她以医理论时局,角度新颖,却又直指核心,让众人不由得凝神细听。
“故而,苏瑾愚见,献上中下三策,以供头领与诸位兄弟斟酌。”
“上策,”她声音微提,“名为‘固本培元,以待天时’。接受招安之名,但力争实利。可向朝廷请命,不分散安置,不求汴梁虚职,而是请以梁山现有兵力为核心,整体改编为一支独立边军,北上抗辽,或西进平夏。如此,我可保持建制完整,掌控兵权,于国有功,于己有利。朝廷既用我等之力,便不敢轻易鸟尽弓藏。此乃以力养望,以功固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此言一出,厅内不少有见识的头领,如林冲、关胜等人,眼中都闪过精光。此策确实老成谋国,既全了招安之名,又保住了安身立命之本。
“然,”苏瑾话锋一转,“此策需朝廷有足够胸襟,亦需我梁山有让朝廷忌惮、不得不倚重之实力与决心。成则海阔天空,败则……恐适得其反。”
她不等众人细想,继续道:“中策,名为‘化整为零,留存火种’。若朝廷不允整体外调,执意要分散安置,那我等便需早做打算。可暗中将部分精锐、家眷、财帛,提前转移至海外(如琉球、南洋)或西北、西南等朝廷控制力薄弱之地,建立根基。明面上接受分散封官,但核心力量得以保存,互为奥援。即便朝廷日后翻脸,我梁山一脉,亦有薪火相传,不致覆灭。此策稳妥,可保根基不损。”
这中策,带着明显的退路思维,让许多对朝廷本就不信任的头领微微颔首。
“至于下策,”苏瑾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便是全力争取招安,搏一个封妻荫子,但需谨记‘急流勇退’四字。一旦立下大功,便当激流勇退,上交兵权,换取闲散富贵,远离朝堂是非。切莫贪恋权位,卷入倾轧,否则……功高震主,古来鲜有善终。此策……全看个人运数与时局造化。”
她将三条道路,利弊得失,剖析得清清楚楚。聚义厅内,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闪烁不定的目光。这三策,如同三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