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总攻信号的秘密察觉

我坐在教室讲台旁的椅子上,手指还搭在地板缝隙的最后一个节点上。能量回路已经激活,淡蓝光痕沉入地面,像被吸进混凝土里。太阳穴还在跳,刚才连续操作让精神力消耗太大,呼吸时胸口有股闷压感。

窗外天色暗下去,巡逻队的手电光扫过玻璃,停了几秒又移开。我没有动。那个滚落在地的铅笔还在原位,没人捡。

二十分钟后,我起身走出教室,沿着通道走向临时指挥点。门没关,老周靠在桌边等我,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纸,边缘已经被他揉得起毛。

“北区信号塔第三次脉冲记录。”他说,把纸递过来,“和上次一样,十七秒,间隔三小时。”

我看了一眼数据。时间戳连成一条线,频率确实在加快。这不是随机探测,也不是设备故障。我走到终端前调出监控画面,气象站在屏幕右下角,灰绿色轮廓埋在废墟中间。过去两天,守夜人运输队往那边运了四趟物资,都是金属箱,体积不大但搬运时很小心。

“他们不是在布防。”我说,“是在校准。”

老周点头。“我在东侧废墟发现了新的电缆沟,通向地下。他们不想让信号中断。”

我盯着气象站的结构图。这座建筑原本是城市气候监测中心,地下有加固层,适合藏设备。如果对方真的在那里架设主发射源,那每一次脉冲都不是测试,而是同步——为总攻前的统一指令做准备。

“再等一次。”我说,“我要确认规律是否稳定。”

老周没反对。他知道我现在不能大范围使用零域。上一次教学模拟耗掉了太多储备,强行扫描可能引发崩域预警。我们必须等,等下一个脉冲出现,才能判断它是否构成威胁链。

我们一直等到凌晨一点十七分。

警报响了。

不是来自我布设在教学区的系统,而是外围哨站的简易接收器。信号来了,准时,持续十七秒,波形和前几次完全一致。

我立刻打开设计图界面,调出城市高点的几个旧节点位置。这些都是之前搭建庇护所时留下的零域残余结构,分布在三栋高层建筑顶端,像几颗嵌在楼顶的钉子。它们还能用,但功率极低,只能维持基础感知。

“你要用它们定位?”老周问。

“不用它们,就得派人靠近气象站。”我说,“那样只会暴露。”

我闭上眼,启动零域。这一次不打印实体,只引导能量流动。我把设计图拆成三个模块,分别对应三处节点,逐一唤醒。过程很慢,像把一根细线穿过针眼,稍有偏差就会断。

老周站在我旁边,没有说话。我能听见他呼吸变轻,知道他在屏息等待。

第一个节点接通。视野中浮现出西北方向的模糊轮廓。第二个节点启动,偏向东侧,形成夹角。第三个节点最难,信号弱,反复尝试三次才成功连接。

三角定位完成。

我睁开眼,在终端上调出叠加图像。所有波动轨迹收束于一点——气象站地下二层,东南角房间。那里有一个强定向波束源,正在以固定频率向外发送加密跳频信号。

“找到了。”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