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叛乱要起,早一步部署便多一分胜算。
袁绍点了点头,语气果决:“正要连夜赶去大将军府。”
众人当即起身往外走,脚步匆匆。
刚至府门,袁绍却忽然回身喊住曹操:“孟德,你就不用去了。”
“这?”
曹操闻言一怔,脚步顿住,眼中满是疑惑。
就在曹操怔忪间,袁绍从袖中取出一封折叠整齐的奏疏,递了过去。
曹操接过奏疏展开一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小主,
竟是豫州刺史的弹劾奏疏!
奏疏中明言 “曹仁暗中结交少年、豢养死士,行踪诡秘,恐是为其姊(即前外戚宋奇之妻)复仇而起......”。
字字句句,皆是构陷。
曹操攥紧奏疏,心中暗骂:此举何其阴毒!曹家因宋奇案牵连,差点一蹶不振。
幸好曹腾底蕴深厚,留下的恩情足够多,还有人护持。
但这陈年旧事,却被豫州刺史翻出大做文章,和阴结少年放到一起。
若这封奏疏递到皇帝面前,曹家必又要经历一场灭顶风波,轻则罢官,重则抄家!
“此事唯有你亲自回去处理方能稳妥,旁人皆无此能力。”
袁绍的声音适时响起,语气凝重,“至于那豫州刺史,这般构陷曹家,断然留他不得,你需设法处置。”
刺史的奏报,是直通御史台。
御史台,设御史中丞1人,秩千石。
御史中丞本为御史大夫之丞,掌管监察,秘密检举百官非法行为。
后来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就独立出来率领御史台和各州刺史,名义上归属少府,实则直接对口天子。
袁绍目前担任的侍御史,便是御史中丞的属官。
这奏疏被他私自拿走,不足为奇。
但若是后面豫州刺史继续上书,他也没有能力保证每次都能拿走。
曹操此刻仍有些发懵,连忙问道:“可该怎么处理?
既要避祸,又要除这祸患,两头难顾啊!”
袁绍缓缓道:“你听我安排:明日起,你便对外称病,辞归谯县乡里,表面上做个‘春夏读书、秋冬弋猎’的隐士,暂避朝堂锋芒。
这是第一步,先脱开眼前的构陷。”
“不是回去处理么?怎么反倒要隐居?” 曹操瞪大双眼,愈发不解。
“隐居只是表面文章,掩人耳目罢了。”
袁绍解释道,“其二,处置那豫州刺史,你切记绝不可亲自动手,须遣心腹之人行事;
事后务必将动手之人设法救出,不留任何痕迹,免得落人口实。”
这个救出,或许是救出,或许指灭口,关键看曹操怎么选择。
袁绍顿了顿,又道:“其三,曹仁行事太过张扬,才给了旁人可乘之机。
你回去后,明面隐居,暗中却要借势招募兵勇,将曹仁的人手规整起来,积蓄力量。
幽州叛乱若起,就有机会行事。
到时候我自会在朝中斡旋,先为你谋一个两千石的实职,助你重返朝堂。”
说到此处,袁绍话锋一转,提及不远处的刘备:“刘备此子,有英雄之姿,且能得关张二人死力,绝非池中之物。
你回去后,可将招募兵勇之事托付于他。
其余后续朝堂上的周旋,我自有安排,你无需担忧。”
曹操听着袁绍条理清晰的谋划,心中的慌乱渐渐平息,眉头舒展,拱手道:“多谢本初兄周全!
孟德记下了,定按你所言行事。”
袁绍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事不宜迟。
待日后局势明朗,你我再共图大业,匡扶汉室。”
曹操应了声 “唯”,转身便去寻刘备交代事宜,脚步虽急,心中却已有了定数,
此番虽遭构陷,却也得了袁绍的周密安排,更有机会暗中积蓄力量,未必不是因祸得福。
但不知为何,心中就是不爽。
......
是夜,曹操抱着大肚子的卞氏,眼神之中尽是爱意。
口中却道:“来莺儿,某乃谯县曹孟德也!”
卞氏哀声道:“妾身已有身孕,哀曹郎怜惜则个。”
“这明明是我们的第一次,哪里来的野种,来莺儿,你敢偷人。找打!”
“啪!”
曹操的大手狠狠的拍在臀处:“唱歌!唱歌我就原谅你”
“北国有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