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怜惜则个

一时兴起,给那歌姬来莺儿打赏了十万钱。

小主,

不成想公路(袁术字)恰在邻座,为了压过我一头,竟当场掷出百万钱打赏。”

他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实则暗带讥讽:“也正因这场闹剧,才引来了何方的注意。

说来也巧,此子竟是来妮的裙下之臣,在听竹轩兼着守护之职。

他见我被公路折了面子,便主动过来敬酒赔罪。

言语间进退有度,倒是个眼神活络的人。”

这番话既说明了结识何方的契机,又不动声色地给袁术“上了眼药”,暗指其行事鲁莽、不知收敛。

果不其然,袁绍听闻袁术如此张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眉头紧锁道:“公路这性子,真是愈发胡闹了!

百万钱随手掷出,只为争一时意气,全然不顾体面!

明日我便去禀明季父(袁隗)与宗兄(袁基),定要好好管教他一番,免得日后闯出更大的祸事!”

曹操见目的达成,心中暗笑,面上却故作劝解,同时把话拉回正题:“本初兄也不必动气,公路年纪尚轻,性子跳脱些也寻常。

只是何方提及的幽州局势,倒真值得咱们重视……”

袁家的族长原应是袁平,他走的是正统士族的路线。

所以二子袁成走了权势路线,即投靠外戚大将军梁冀。

只是袁平早夭,族长一职,也就落到了老三袁逢的头上。

毕竟袁成已经走到了大将军府里,这个是不能回头的。

随后,袁逢死的也早了些,族中事情也就委托给了袁隗。

所以,目前袁家的族长乃是袁隗,不过,宗子,也就是族长继承人,却是袁逢的嫡长子袁基。

袁绍过继给袁成,和袁基就不算亲兄弟了,是故称之为宗兄,是比较正统的叫法。

和官场上称职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时候,宗族之间合力,争斗没有皇室那么残酷。

按照规矩来说赵匡胤死后,把位子传给赵光义没问题,但关键是,赵光义死后,要把位子还给赵匡胤嫡长子才是。

“嗯!”

“何方他断言‘幽州必乱’,理由有三。

其一,凉州叛乱数年未平,朝廷威信受损,幽州豪杰难免心生效仿之意;

其二,幽州内附的乌桓人,曾因军粮克扣叛归,朝廷没有下定论,他们恐担忧朝廷秋后算账;

其三,幽州旧吏张纯、张举,近来与乌桓部落往来频繁,常对朝廷怨声载道,恐会借机生事。”

袁绍闻言,眉头瞬间紧锁,转头看向逄纪:“元图,你怎么看?”

逄纪拱手道:“何方此人虽年少,却目光独到。

渔阳张家,素来不安分。

张纯、张举二人本就对朝廷不满,去年便有流言说他们暗中联络乌桓峭王。

如今再结合凉州之乱的影响,幽州确有生乱之兆。

此人能透过表象看透隐患,当真是难得的人才!”

门外护卫又来通报:“主公,甄家二公子甄俨来访,说有要事求见。”

“快快请进。”

甄俨在大将军府中任掾属,和袁绍素来有不少交集,两人关系不差。

不多时,中山甄氏的甄俨,神色匆匆,快步而入。

他见到袁绍便拱手道:“本初兄......孟德兄也在!”

接着见袁绍点头,便道:“我日前得大将军之令,去津口给何方升官。

他曾言幽州必乱,张纯可能要反。

我不敢轻信,便令族中近日来雒阳者齐聚,细细盘问下,知中山国张纯旧部颇多异动。

如此看来,幽州危矣!

是故前来告知。”

甄俨从何方那里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询问族人,果然发现张纯异动。

毕竟他们家族在幽州也有不少的产业和商路。

不过,他先是安排家族迁徙事宜。

待诸事都安排的差不多,这才想起来,要向大将军禀告。

他在大将军府地位不高,又惟恐直接上报不妥(万一事有不谐),于是这才想起来,寻找好友袁绍。

袁绍和大将军关系更好,而且身世雄厚。

闻言,曹操、逄纪皆神色凝重。

甄俨都这么说,看来幽州乱的概率又大大提升了。

接连两人印证了何方的预判,袁绍反倒镇定下来:“先前凉州叛乱,被郑达等人抢了先机,如今在大将军面前风头正劲,咱们这些人,反倒落了后手。

如今幽州之事,倒是咱们的机会,希望可以提前布局,避免这场叛乱。”

“那现在就走?”

曹操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