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桂阳新政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069 字 12天前

贾诩却依旧那副古井无波的样子,缓缓道:“丞相,孙权势穷,方有此请。然其心未必真服。若我索要过甚,或逼其铤而走险。且观交州陈暮,其势扩张极快,若任其吞并荆南,恐成尾大不掉之患,未来或比孙权更难对付。”

曹操捻须沉吟:“文和之意是?”

“可应孙权之请,令曹洪将军自襄阳出兵,做出南攻江陵姿态。”贾诩道,“然不必真攻,只需牵制鲁肃兵力,令其无法支援荆南,亦让陈暮有所顾忌,不敢全力进攻零陵即可。同时,可令青徐之地的臧霸等将,集结水军,于广陵一带巡弋,做出欲攻吴郡之势,进一步压迫孙权,使其将更多兵力布防于东线。如此,既让孙权和陈暮继续互相消耗,又让孙权对我感恩戴德,更能延缓陈暮北上步伐,可谓一石三鸟。”

“妙啊!”曹操抚掌大笑,“便依文和!告诉孙权,朝廷天兵不日即发,令其坚守!另,传令曹洪、臧霸,依计行事!”

就在曹操运筹帷幄,意图将南方二虎牢牢操控于掌心之际,刚刚占领的桂阳郡,也并不平静。

郴县虽下,但零陵的韩当仍在,犹如一把抵在交州军肋下的尖刀。更重要的是,陈暮军中,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主要是围绕战利品分配和下一步军事行动产生的分歧。

魏延及其麾下部分将领,自恃攻城功劳最大,对于缴获的军械物资分配颇有微词,认为赵云、黄忠部所得与其功劳不匹配。同时,他们强烈要求乘胜追击,立刻兵发零陵,不给韩当喘息之机,甚至对陈暮任命桓阶为桂阳太守、而非从军中宿将选拔,私下也有些议论。

而赵云、黄忠等则更倾向于稳妥,认为军队亟需休整,桂阳新附需时间消化,贸然进攻零陵,若顿兵坚城之下,恐生变故。

这一日,魏延甚至直接找到了陈暮的中军大帐。

“主公!韩当老迈,凌统、董袭新败丧胆,零陵守军必然恐慌!此时正是一鼓作气,拿下零陵的大好时机!为何还要在此蹉跎时日?末将愿再为先锋,十日内必下泉陵!”魏延语气急切,带着不满。

陈暮看着眼前这员悍将,知道他求战心切,亦知军中确有急躁情绪。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文长,我军攻克郴县,伤亡几何?士卒是否疲惫?粮草辎重能否支撑连续大战?桂阳民心是否真的归附?若我军攻零陵不下,孙权自江陵来援,曹操自襄阳南下,又如之奈何?”

一连串的问题,让魏延一时语塞。

陈暮站起身,走到魏延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却不容置疑:“文长,我知道你欲建功立业。但为将者,岂能只图一时之快?零陵要打,但必须在万事俱备之时!如今,先稳住桂阳,让将士们喘口气,让新附之地成为助力而非拖累,方是万全之策。你的功劳,我记在心里,将来横扫荆襄,还怕没有你魏文长用武之地吗?”

魏延张了张嘴,看着陈暮深邃而坚定的目光,最终将不满压了下去,抱拳道:“末将……明白了。”

打发走魏延,陈暮眉头微蹙。内部的问题,有时候比外部的敌人更棘手。他深知,在下一步行动前,必须彻底统一内部的思想,平衡各方的利益。北进的步伐,不能乱。他需要时间,不仅仅是军事准备的时间,更是整合内部、巩固新地盘的时间。然而,北方的曹操和困兽犹斗的孙权,会给他这个时间吗?

桂阳的硝烟虽散,但更大的风云,正在荆南的天空急速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