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蓄势待发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955 字 13天前

而在益州,汉中前线。

刘备大营内,诸葛亮手持羽扇,看着刚刚送达的江东急报,眉头微蹙。

“主公,周瑜英年早逝,江东震动,此于我军,福祸难料。”诸葛亮轻声道。

刘备面露感慨:“周公瑾雅量高致,文武筹略,万人之英,不想天不假年,实乃可惜。”他顿了顿,问道:“孔明以为,祸福何在?”

诸葛亮分析道:“福在,江东短期内无力西顾,我可专心图取汉中,北拒曹操。祸在,江东若衰败过快,曹操必乘虚而入,尽得荆襄,则我益州东面压力倍增。且交州陈暮,坐拥交广,虎视荆南,其势已成。若其趁势北进,与曹操夹击江东,则孙权危矣,南方格局将彻底倾覆。”

刘备神色凝重起来:“如此,该当如何?”

“当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再入江东,吊唁周瑜,重申盟好,稳固孙权抗曹之心。同时,亦需密切关注交州动向。陈暮……其志恐非仅限交州。”诸葛亮目光深邃,“此人崛起于南疆,行事每每出人意料,不可不防。”

刘备点头称善:“便依孔明之言,此事交由你安排。”

于是,在曹操的阴谋挑唆与刘备的联盟巩固中,天下的目光在关注汉中战事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南方,投向了那个看似沉寂,却在暗潮汹涌的交州。

广信城北,新设立的军校场内,杀声震天。

数千新入伍的士卒,在寒风中赤着上身,进行着残酷的体能和格斗训练。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皮肤滑落,在冻土上留下深色的印记。军官们手持军棍,目光锐利,毫不留情地鞭策着动作迟缓或姿势不标准者。

陈暮在赵云和魏延的陪同下,站在点将台上,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寒风卷起他的袍角,他却恍若未觉。

“主公,按此强度,三个月内,这批新兵便可编入正式行伍。”魏延看着台下生龙活虎的士卒,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虽渴望战场厮杀,但将这些璞玉打磨成利刃的过程,同样让他感到一种别样的满足。

赵云则更关注细节,指着远处一队正在练习攀爬峭壁的士卒道:“主公请看,此乃新组建的山地营。按主公要求,专司攀援、潜伏、山地奔袭。假以时日,必成奇兵。”

陈暮点了点头,目光却越过喧嚣的校场,望向北方层叠的山峦,那里是零陵,是桂阳,是江陵,是更广阔的天地。

“子龙,文长,你们可知,为何我执意要在此刻隐忍,全力内修?”陈暮忽然问道。

魏延脱口而出:“因为时机未到,我军尚不够强?”

“是,也不全是。”陈暮缓缓道,“周瑜之死,看似是天赐良机,实则是巨大的考验。它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心,是我们的定力。曹操、孙权、刘备,皆乃当世枭雄,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我交州根基最浅,若急于求成,妄图一口吞下荆南,只会消化不良,甚至可能被曹操、孙权联手反噬。”

他转过身,看着两位心腹爱将,眼神锐利如刀:“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争一时之短长,而是要将自身打造成真正的铜墙铁壁!要让交州民心归附,仓廪充实,兵甲坚利!我们要像这块砥石,”他弯腰从脚下捡起一块粗糙而坚硬的磨刀石,握在手中,“默默承受磨砺,看似不起眼,却能将凡铁,磨成吹毛断发的神兵利器!”

陈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今日之隐忍,非为退缩,乃为蓄力。今日之深耕,非为苟安,乃为奠基。我们要让天下人看看,在这南疆之地,崛起的不再是蛮荒瘴疠,而是一个民富兵强,制度森严的全新势力!待我们根基稳固,利剑铸成之日……”

他猛地将手中的砥石紧紧握住,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便是我们持此砥石磨砺出的无双锋镝,北向以问荆襄,东进而图吴会,乃至……逐鹿中原,鼎定天下之时!”

赵云和魏延闻言,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胸中豪情激荡,同时抱拳,铿锵应道:

“末将等,誓死追随主公,成就大业!”

寒风依旧凛冽,校场上的喊杀声愈发高昂。在这南国的冬日里,一股足以撼动未来天下格局的力量,正在沉默而坚定地积蓄、成长。广信,这块被陈暮视为根基的“砥石”,正以其独有的方式,磨砺着属于它的锋芒。时代的巨轮,在短暂的停滞後,必将以更加汹涌的姿态,向前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