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举着指挥刀劈过来,李明远侧身躲过,驳壳枪“砰砰”两枪,打穿了他的手腕。“缴枪不杀!”李明远吼道。曹长还想顽抗,被后面的新兵一刺刀捅进后腰,踉跄着倒下了。
清理炮楼时,新兵们在地下室发现了十几个百姓,有老人有孩子,都是被抓来做苦力的。“谢谢你们啊……”一个老大娘拉着李明远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五、队伍扩到千人
打下黑风口,周边的炮楼吓得连夜跑了两个,剩下的也乖乖缴了枪。李明远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不到一个月就扩到了千人。他把三连扩成了团,还建了专门的军校,让老兵教新兵打枪、拼刺刀、扔手榴弹。
赵铁柱的铁匠铺也红火起来,每天叮叮当当,修好了三十多支步枪,还造了二十多个土炸弹,用酒瓶装着炸药,插上引线,威力竟不比手榴弹差。春燕的医疗队也收了十几个姑娘,背着药箱跟着队伍跑,包扎伤口比谁都快。
这天,李明远正在看新兵训练,私塾先生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营长,军分区来人了!说让您带队去跟主力汇合,准备打县城了!”
李明远走到操场中央,看着列队的士兵——有扛枪的,有举着土炮的,有背着大刀的,虽然武器参差不齐,眼神里却都透着一股劲。他拔出驳壳枪,对着天空“砰砰”两枪:“弟兄们,打下县城,让鬼子滚出中国!”
“打县城!打县城!”吼声震得云都散了。
出发前夜,青石镇的百姓送来一筐筐馒头、鸡蛋,春燕带着姑娘们连夜缝了一百多面小红旗,上面绣着“抗日救国”四个字。狗剩把他那门土炮擦得锃亮,赵铁柱的铁匠铺还在加班,火星溅得像烟花。
李明远站在老槐树下,望着满天星斗。从青石镇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千人队伍,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开始。明天太阳升起时,他们将朝着县城出发,那里有更硬的骨头等着啃,但他不怕——身后有千双眼睛望着他,身前有万条路等着走。
六、扫清外围
接下来的半个月,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刀,横扫县城周边的村镇。
李家屯的炮楼最狡猾,鬼子把粮食藏在地道里,想跟他们打持久战。李明远让人围着炮楼喊话,说只要交出粮食就放他们走,可里面的鬼子就是不吭声。“用火攻!”李明远让人在炮楼周围堆上柴草,淋上煤油,火一烧,浓烟往炮楼里钻,没一会儿,鬼子就举着枪出来了,个个呛得满脸黑。
王家洼的伪军队长是个孝子,老娘被鬼子抓了才投的敌。李明远让人把老太太从县城接出来,送到炮楼前。老太太一哭,伪军队长就跪了,带着全队人缴了枪。
最后一个是野猪林炮楼,建在密林里,鬼子仗着熟悉地形,总在夜里偷袭。李明远让戏班的徒弟们发挥特长,夜里从树上摸进炮楼,用绳子套住哨兵的脖子,没费一枪一弹就控制了炮楼。
等扫清最后一个炮楼时,队伍已经有了一千二百人,编成了三个营,还配了骑兵连和迫击炮排。李明远站在炮楼顶上,望着远处县城的城墙,心里清楚:外围已清,接下来,该啃硬骨头了。
新兵们在炮楼里发现了一箱子日军的作战地图,上面标注着县城的布防。李明远把地图摊在桌上,对各营营长说:“三天后,兵分三路:一营攻东门,二营攻西门,三营负责接应,咱们里应外合,拿下县城!”
窗外,狗剩正带着新兵们练刺杀,喊杀声震得窗纸都在抖。春燕的医疗队在打包药品,赵铁柱的铁匠铺传来打铁的叮当声,一切都在朝着黎明的方向走去。
李明远拿起桌上的驳壳枪,枪身被磨得发亮。他知道,扩军备战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更多像狗剩、春燕这样的人,能有勇气拿起武器,把鬼子赶出去。青石镇的胜利不是终点,县城也不是,只要还有一个鬼子在,这仗就还得打下去——用千军万马的脚步,踏碎侵略者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