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陈褚的转向

小主,

他直起身,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郑公等人,抱残守缺,以古非今,其言虽辩,其行实误国!褚不才,愿效绵薄之力,撰文驳斥谬论,阐扬新学!非为阿附大人,实乃为天下苍生计,为福建前途计!这‘新旧之辨’的第一篇文章,便从这‘防疫活人’与‘巫祝误事’的对比写起,让事实说话!”

听到陈褚这番掷地有声的表态,王审知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自己得到了一位真正理解并认同自己理念的重量级谋士,这远比多赢得几场军事冲突更为重要。

“好!有元亮兄此言,我心中大定!”王审知用力拍了拍陈褚的肩膀,“文章不必急于求成,务必论据扎实,逻辑严密。我们要的,不是一时口舌之快,而是要在士林心中,播下求真务实的种子。”

“褚明白。”陈褚郑重应下,随即又道,“此外,褚以为,对抗郑珏之流,不能仅靠被动反驳。我们可主动出击,将大人治下的各项政绩,尤其是关乎民生的具体案例,编撰成册,名为《闽政纪要》,分发各级官员及有志士子学习。同时,可在闽学学堂增设‘时务策论’科,引导士子关注现实问题,探讨解决之道,从根子上培养新学人才。”

王审知眼中一亮:“此计大善!元亮兄思虑周详,就按此办理!《闽政纪要》的编撰,由你总领。时务策论科,也尽快纳入学堂章程。”

离开了安抚司,王审知心情舒畅了不少。陈褚的彻底转向,意味着他不仅赢得了军队和民众,也开始在士大夫阶层中打开缺口。郑珏所依仗的“道统”壁垒,并非铁板一块。

然而,就在王审知以为暂时稳住阵脚时,张渠带来了一个紧急消息:根据边境细作传回的情报,南汉军队近期调动频繁,似乎在边境地区集结,有试探进攻的迹象。同时,泉州城内,关于王潮已死、王审知秘不发丧、意图不轨的流言,在郑珏门生的推波助澜下,有愈演愈烈之势。

内忧外患,同时加压。王审知站在节度使府的了望台上,远眺南方。他知道,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来了。陈褚的笔,鲁震的刀,李尤的剑,以及他自已的智慧和决心,即将共同面对一场立体而凶险的全面挑战。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鹰。

(明天就是国庆假期了,提前祝大家国庆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