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陈褚的转向

这时,一名小吏进来禀报:“长史,王司马来了。”

陈褚连忙整理衣冠,迎了出去。只见王审知依旧是便服打扮,正站在院中,看着墙上张贴的疫后安抚政令和物资发放清单。

“元亮兄,辛苦了。”王审知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看来此处事务,已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条。”

“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陈褚拱手道,“大人亲至,不知有何指示?”

王审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墙上的清单,问道:“我观这名册细致,物资发放亦有条理,元亮兄似乎用了新的登记之法?”

陈褚点头:“正是。借鉴了天工院数据管理的一些思路,将受灾户按坊、按情况分类编号,建立档案,发放物资时登记签收,避免重复和遗漏,也便于后续核查。虽繁琐些,但清晰可控。”

“好!学以致用,方能进步。”王审知赞许道,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了些,“元亮兄,如今外界风雨欲来,郑公等人,依仗‘正统’‘礼法’,攻讦我等新政,蛊惑人心。舆论场上,我们需有能与之抗衡的声音。我那篇文章,虽已散发,但终究是个人之言,需要更有分量的人物,从学理、从道统的角度,予以回应和阐发。”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陈褚:“元亮兄学养深厚,昔日亦曾对格物之学心存疑虑,如今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当有不同感悟。不知兄台可愿执笔,撰文系统阐述这‘新学’与‘旧理’之辨,阐明我等所为,非是离经叛道,实是继往开来,践行圣人之志?”

这便是王审知抛出的橄榄枝,也是他对陈褚立场的最终试探。他希望陈褚不仅能做事,更要在思想战场上,公开地、明确地站在自己这一边。

陈褚闻言,并未立刻回答。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案头那卷记录着活人数字的疫病防治总结,又望向窗外熙攘的街市,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对着王审知深深一揖,语气坚定而清晰:

“大人,往日陈褚拘泥章句,不识时务,对大人新政多有不解乃至非议。然数年所见,瘟疫防治、农工兴盛、商路通达,桩桩件件,皆是利民实绩,胜过空谈万倍!格物之理,确能致用;利民之政,方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