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贵的手一抖,能量纸袋子从手里滑出去,掉在观测台的地板上,袋子裂开一道缝,一块糖糕滚了出来,金椰蓉撒了一地。但他没心思捡——屏幕上“云月号”的图标正朝着测试场外围的防护网冲去,防护网是能量护盾,此刻却因为飞车的撞击而泛起剧烈的红光,然后“啵”的一声,护盾破裂,飞车像脱缰的野马,一头扎进了测试场旁边的农田里。
农田里种的是M27星球特有的“晶麦”,麦秆有半米高,穗子是淡绿色的,里面裹着透明的晶状麦粒。飞车冲进农田时,麦秆被压断,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泥水溅起半米高,落在机身的冷凝舱门上,瞬间冻结成细小的冰粒——因为冷凝舱的温度还停留在-32℃。最终,飞车在一声沉闷的“哐当”声里停了下来,机身倾斜了大约15度,机尾的推进器还在冒着淡淡的白烟。
叶云天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推开机门时,一股带着泥土和晶麦清香的风灌了进来。他跳下去,裤腿瞬间沾满泥水,冰冷的液体透过工装服渗进来,让他打了个寒颤。但他没在意,快步绕到机腹,从腰间的工具包里掏出一把钛合金扳手——扳手的手柄是智能的,能根据他的握力调节大小。他对准冷凝舱门的螺丝,扳手自动卡住,顺时针转动,螺丝松开时发出“吱呀”的金属脆响。
舱门被撬开的瞬间,一股寒气冒出来,叶云天掏出检测笔——笔端弹出一枚微型全息投影仪,他将笔尖贴在时空坐标芯片的接口上,投影仪立刻显示出芯片的实时状态:“连接强度40%-70%反复跳动,接口金属片收缩量0.02mm,超过安全阈值0.01mm,信号传输中断。”
“是接触不良!”他抬头喊向跑过来的林月瞳,声音因为用力而有些沙哑,“冷凝金属降温到-40℃了!刚才测试场的湿度突然升到65%,导致金属散热加快,温度比预估低了5℃,接口处的铜制金属片收缩过量,直接断开了信号,时空定位就偏了!”
林月瞳跑过来时,头发有些乱,她蹲在叶云天旁边,伸手摸了摸冷凝舱的内壁,指尖传来刺骨的寒意。她掏出自己的检测笔,对着接口扫了一下,屏幕上弹出金属片的三维模型,红色的线条标着收缩后的缝隙:“缝隙太大了,普通的保温垫片根本挡不住这么低的温度。”
林福贵和叶启也赶了过来,两人都穿着便服,裤脚同样沾了泥水。叶启蹲在农田边,伸手扶起一根被压弯的晶麦,麦秆上的泥水顺着他的手指滴下来。他看着眼前满身泥泞的“云月号”,声音里带着点担忧:“连1小时的短距离测试都出问题,要是真的启动长距离跳跃,送我们回1998年,半路上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那时候没有基地的设备,没有备用芯片,我们可就真的被困在时空缝隙里了。”
林福贵没说话,只是盯着冷凝舱里的芯片接口,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那里装着一支银色的钢笔,笔帽上刻着“2022届毕业生林月瞳赠”。他想起七年前,林月瞳刚毕业创业,做智能设备研发,第一次样机测试就失败了,主板烧得焦黑,女儿坐在实验室里哭,他也是这样,蹲在旁边,看着烧焦的样机,一句话不说,最后默默去买了女儿爱吃的糖糕,陪着她重新画图纸。
他走到叶云天身边,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叶云天的工装服沾满泥水,他的手掌也沾了不少,但没人在意。“我年轻时在地球开食品厂,第一次进原料就遇上天灾。”林福贵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经历过风浪的笃定,“那时候订了一车土豆,从东北运到南方,结果半路上遇到暴雪,货车堵在高速上三天三夜,土豆全冻烂了,赔了十几万,把家底都掏空了。”
小主,
他顿了顿,看向叶启,笑了笑:“当时我坐在仓库里,看着满地的烂土豆,觉得这生意没法做了,甚至想过回老家种地。是叶启找到我,拉着我去山东找新的货源,又帮我改了土豆糕的配方,把冻烂的土豆做成馅料,没想到反而成了招牌产品。”
叶云天抬起头,看着林福贵,眼神里的自责淡了些。
“搞技术和做生意一样,哪有不摔跟头的?”林福贵的手还放在叶云天的肩膀上,轻轻捏了捏,“这次事故不是坏事,反而把隐藏的问题揪出来了——冷凝金属的耐温性、湿度对散热的影响,这些都是模拟测试没考虑到的。现在改还来得及,总比到了1998年,在时空通道里出问题强。”
叶云天抹了把脸上的泥水,泥水顺着他的下颌线流下来,滴在农田里。他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检测笔:“林叔说得对,我刚才查了芯片的参数,现在的问题就是耐温范围不够——现在用的芯片只能承受-35℃到50℃,只要换一批能适应极端温度的芯片,把耐温范围扩展到-60℃到120℃,再优化冷凝系统的散热控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来联系厂家!”林月瞳突然开口,从口袋里掏出个人终端——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银色平板,她用指纹解锁,点开“云端档案库”,调出一个标注着“2022合作项目”的文件夹。文件夹里是她刚毕业时和月球省“星核电子”合作的记录:全息屏上弹出当时的项目照片,年轻的林月瞳和星核电子的负责人张总站在无尘车间里,手里拿着一块智能门禁芯片,照片下方标注着“项目名称:校园智能门禁系统V2.0,芯片耐温范围:-20℃至80℃,合作评价:A级”。
“星核电子的耐温芯片技术在月球省是顶尖的,当年他们的芯片在零下20℃还能稳定工作,现在肯定能做-60℃的。”林月瞳说着,拨通了张总的量子通讯——通讯接通的瞬间,平板上弹出张总的全息影像,背景是星核电子的无尘车间,机械臂正在组装芯片,灯光是冷白色的,照亮了车间里的“恒温恒湿”标识。
“张总,我是林月瞳,还记得2022年咱们一起做的智能门禁芯片吗?”林月瞳的声音清亮又坚定,没有丝毫慌乱,“现在有个紧急需求,需要定制一批‘耐高温-耐低温双适应’的时空坐标芯片,参数要求:最高耐温120℃,最低-60℃,信号传输强度≥99.5%,能加急生产吗?”
全息影像里的张总笑了,眼角的皱纹皱起来:“小林啊,我怎么会不记得你?当年你帮我们解决了芯片兼容性的难题,让那批门禁芯片的故障率从5%降到了0.1%,帮了我们大忙。”他顿了顿,看向旁边的助理,说了句“把下周的生产计划调整一下,优先安排林小姐的订单”,然后转头对林月瞳说:“三天,三天后我让无人货运艇把芯片送到M27星球科技基地,保证符合你的参数要求。”
“太感谢您了,张总!”林月瞳的眼睛亮了起来。
挂了通讯,林月瞳把平板揣回兜里,看着眼前的三人,笑了笑:“搞定了,三天后新芯片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