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鸠摩智几次请求,那些大宋的官僚却是拿起了最为拿手的卡流程,一连几次搞的鸠摩智很是火大,就在鸠摩智觉得忍无可忍,想着直接动手时候,大宋这边竟然很顺利的通过了。
其实通过的原因很复杂却也很简单,复杂的是有三方都回复了同意,但是都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但是很简单的是对于宜州的地方官来说事不关己了,自己这边推脱了责任自然是你们爱咋样咋样。
第一个同意方来自大宋朝廷,大宋朝廷非常重视这个“外交事故”,当即指示段誉不能放跑了,也不能出事,鸠摩智需要好生安抚,至于他说要带着段誉去姑苏,这个会有相关的官员立马去处理,宜州地方礼送他们去潇湘就行。
第二个同意方是段正淳,此时的段正淳刚刚出了国门,就收到了大宋的通报,他当即把书信截下了,同时告知大宋自己很满意大宋的做法,不日将会入朝感谢,同时希望务必确保儿子段誉的安全问题。希望鸠摩智姑苏的事情了结之后,大宋这边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汴梁好让父子团聚。
第三个同意方则是段誉自己,段誉自觉自己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不少事情应当是放下了。如今自己被困宜州,回大概率是暂时回不去了,既然鸠摩智要求去姑苏,那就姑且一行吧。
段誉唯一的要求就是大宋差人随自己等人出游,段誉随身在大理这个边陲地区,但是由于从小研习中原文化,对于大宋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还是很向往的,他之所以需要大宋出人陪同,不过是想着有个熟悉当地的人可以咨询罢了。
于是乎,鸠摩智的请求经过多方推诿之后的总算是在十日之内有了回复,大宋差人陪同他们一起去姑苏。
按说这个结果虽说不是什么最好的结果,但也在鸠摩智的预料之内,自然也是假模假样的对着宋庭一顿感谢。
于是乎宜州的司马带着一堆的边军护送着二人一路辗转来到了湘江上游的衡阳地区,在这里鸿胪寺和皇城司的人已经等候了第三天了。
于是乎也就在李逍来到临安城的那一日,鸠摩智带着段誉在皇城司一众人的护送下,由鸿胪寺的官员领着也是坐上了小船一路顺江而下开始了在江南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