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变化

"陛下这是......"马佳绍英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从内务府控制强弱程度,由近及远逐步丈量,正该如此。"

五、空缺官员的补缺选定

马佳绍英又仔细看了看补缺名单,所选人数不足官位补缺的一半。更令他惊讶的是,选定的人选有一多半为汉臣推举的,剩下的才是内务府官员和各位王爷推荐的人选。

"这是......"他眉头紧锁,心中已隐隐明白皇太后的用意——借汉臣之力,制衡内务府与满洲贵族势力。不同势力推荐的人选,安排的职位也有区别。

“这人选官职安排当真巧妙,幸好不是由自己补缺官员,不知省下多少麻烦。”

六、惩处官员详情

当看到皇帝对惩处官员详情的批复时,马佳绍英的脸色骤变。

"此奏折不符合朝会所议,并质疑,'如此办理,能保皇室无虞乎?'"

这几个朱批小字,如同一把利剑,直刺马佳绍英的心脏!皇帝不仅质疑他的处理方式,甚至隐晦地指责他未能保全皇室利益!

"这......"马佳绍英双手微微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细思极恐——这分明是差指着自己的鼻子骂!可若是不向内务府官员集团妥协,那内务府很有可能将自己这个内务府大臣和皇室架空,这才是得不偿失。″

"可若是内务府由此对抗民国政府......"他咬紧牙关,心中挣扎不已,"又当如何面对民国政府的针对?这该如何是好?"

或许皇太后与醇亲王的意思,便是想看到内务府官员与民国政府互相对抗的结果,那这对于皇室而言也不是什么好的结果。

"为何?″

马佳绍英当即想到 ,皇太后欲与袁世凯会面一事。

七、接待袁世凯的礼仪规格

最后,当马佳绍英拿起那份关于民国政府回函及接待礼仪的奏折时,他的内心已然是五味杂陈。

现在是越发看不懂皇太后与醇亲王的意图了,特别是无法分辨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皇帝究竟是怎样的形象?

若是单看这些奏折的批复,皇帝英明神武富有主见,这应当是大清之幸啊,能够更好地凝聚众人拱卫大清皇室。

可为何皇帝在面对外臣时,特别是面对皇亲宗室时表现的如此疏远。究竟这个小小的皇帝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算了算了,也别再徒增烦恼了。还是踏实的完成现目前的事务为先吧。

看着这份最重要的一份奏折,关于民国政府的回函以及紫禁城如何规格礼制接待这位民国总统的抉议?

在皇帝的批注下,赫然写着:

"既是以皇室名义邀请,双方应遵循优待条件的约定。体现新共和体制下的平等原则。双方抛弃过去的跪拜等封建礼仪,采用如今使用的平等礼节。"

"皇室应以对待外国元首之礼节对待袁世凯进宫会谈之事。"

"......"

马佳绍英的指尖停留在那几行朱批上,久久未能移开。

如此接待规格礼仪怕是引来满朝非议。本来当日散朝后,不少官员就对接待礼仪争吵不休。

那袁世凯本就是皇上太后的臣子,依据优待条件,紫禁城内宫归大清。既然那袁世凯要进入紫禁城,就该以臣子的礼仪接待,否则就是辱没大清的脸面。

既然李总管都前来提点,皇太后对此也无异议。

那就按皇上的意思来安排规格接待吧。马佳绍英对此表现的极其无奈与妥协,他知道,这份接待规格一旦确定,那自己作为内务府大臣,恐怕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但皇上的意思,皇太后的意思......"他喃喃自语,终究还是缓缓拿起了毛笔,在奏折的批注旁,谨慎地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遵旨办理,臣马佳绍英,谨遵皇太后与皇上旨意,安排接待事宜。"

窗外,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烈阳中泛着璀璨的光芒,而值房内马佳绍英坐在阴影中,背影显得格外孤独而沉重。

马佳绍英缓缓放下毛笔,指尖还残留着墨汁的余温。他深吸一口气,将皇帝批注过的奏折一一摊开在案头,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仔细排列。

"来人!"他沉声唤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门外立即传来小太监恭敬的应答声,随即一个机灵的内务府小厮快步走进值房,垂首侍立。

"传我的话,"马佳绍英拿起第一份奏折,指尖轻轻敲了敲桌案,"让内务府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都虞司的堂官即刻来见我,就说本官有关于官职调整的要事相商。"

小主,

小太监连忙应声退下。

马佳绍英又拿起关于西洋医生的奏折,仔细看了看批注内容,随即唤来另一个值房小吏:"吩咐到,由你当即向三位西洋医生各书写一份进宫文书。″

"告诉他们三日后依旨进宫,届时皇太后与醇亲王二位主子会在乾清宫接见考察他们,并商议器械药品采购之事。″

之后在由醇亲王与内务府一同带西洋医生考察诊所设施以便更改。

"另,从太医院调两名吏目,专司观察记录西洋医生问诊用药过程,不得插手治疗事务。"

"是!"小吏领命而去。

放下西洋医生的奏折,马佳绍英的目光落在暂停宫殿修缮的批注上。

他眉头紧锁,拿起朱笔在另一张纸上快速书写:"传令营造司,即日起暂停紫禁城各处宫殿的维修工程。所有正在施工的宫殿,工匠完成当前工序后即停工。将已准备的修缮材料分类登记入库,造册呈报。只保留四位太妃及皇太后、皇帝居所的日常维护,其余宫殿宫门一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派太极殿首领太监安寿,带人将紫禁城大小宫殿除主子居所及常用宫殿外,一律关闭上锁,定期安排宫女太监洒扫检查,每旬一次。宫殿内摆件物品,由安寿带领小太监登记收取入库。"

写毕,他唤来心腹小吏:"这份清单,你亲自送去营造司,传我口谕,按皇上旨意行事,不得有误!"

小吏匆匆领命而去。

马佳绍英揉了揉眉心,又拿起裁减宫廷人员的奏折。

他仔细看了看那份名单,沉吟片刻后,唤来一名内务府主事:"按皇上批注,内务府下辖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都虞司官职人数暂时不做调整,但之后由皇太后挑选推荐人选替换。慎刑司、营造司、庆丰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现存官员各减半,你即刻拟出名单呈报。御膳茶房、敬事房太监数量以及织造处,按皇上旨意裁减,织造处若无监造苏杭织造局事务,即刻裁撤!"

"是!"主事连忙应声,匆匆去拟名单。

放下裁减人员的奏折,马佳绍英又拿起关于天津等地皇室田庄土地的奏折。

他眉头微皱,提笔写道:"传令内务府负责田庄土地的主事,先行领取,已核对清楚的天津皇庄土地账册,即刻前往天津,配合民国政府土地清丈局,尽快丈量核实订立契书。"

写毕,他唤来一名可靠的小吏:"这份差事,你亲自去配合办理,要内务府务会计司员外郎务必谨慎行事,按皇上太后旨意配合民国政府,不得有误!"

最后,马佳绍英拿起那份关于接待袁世凯礼仪规格的奏折。

他的手指在"以平等礼节对待袁世凯"的批注上停留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提笔写道:"按皇上太后旨意,安排接待袁世凯事宜。以对待外国元首之礼节对待袁世凯进宫会谈,双方抛弃跪拜等封建礼仪,采用平等礼节。"

写完,他将朱笔重重搁在笔架上,闭上眼睛,揉了揉太阳穴。

门外,内务府各司官员已陆续到来,小厮在门外高声通报:"大人,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都虞司各位堂官已到,在外候着了!"

马佳绍英深吸一口气,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整了整衣冠,沉声道:"让他们进来。"

"是!"

随着通报声落下,内务府各司官员鱼贯而入,齐齐向马佳绍英行礼:"见过大人!"

马佳绍英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诸位,皇上太后有旨,今日有几件要事需要各位配合办理。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都虞司的官职调整,慎刑司等次要机构官员裁减一半,御膳茶房、敬事房太监数量裁减,织造处若无监造事务即刻裁撤......"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西洋医生三日后将进宫,由醇亲王与内务府带领考察西洋诊所,各位务必配合安排。还有,天津等地皇室田庄土地,即刻配合民国政府土地清丈局丈量核实订立契书......"

一项项旨意从马佳绍英口中传出,内务府各司官员连忙记录,面色凝重。

马佳绍英看着众人,最后沉声道:"各位,这些都是皇上的旨意,也是皇太后的意思。各位务必尽心竭力,按旨意行事,不得有误!"

"是!我等遵命!"众官员齐声应道。

马佳绍英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他知道,这些旨意一旦执行,必将引来朝野震动,甚至可能招致非议。但皇命难违,他只能奉旨行事,全力以赴。

窗外,紫禁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而值房内,一场关乎皇室未来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