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因材施教,古道新途

古柏深秋结果引发的轰动,在学宫内部持续了数日才渐渐平息。众人看待星源的目光,除了最初的惊讶与羡慕,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敬畏。这少年身上,似乎承载着某种超越常理的自然之力。

而作为师父的林怀远,在最初的惊喜与明悟之后,迅速沉淀下来,开始为这块绝世璞玉,量身打磨独特的修行路径。

他没有像教导普通弟子那样,首先让星源埋首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砖头般厚重的典籍,也没有要求他立刻开始枯燥的经络背诵和药性记忆。

这一日,天光微熹,林怀远便将星源带到了学宫后山那片最为繁茂、生机最盛的原始药田边缘。这里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地,空气中弥漫着数百种草药气息交织而成的、复杂而浓郁的灵韵。

“闭上眼。”林怀远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指引性。

星源依言闭目,长长的睫毛在晨光中轻轻颤动。

“放开你的心神,不要用脑子去记,不要用鼻子去分辩,”林怀远的声音仿佛带着奇异的魔力,引导着他,“用你的‘心’,去‘听’。”

“听?”星源有些茫然。

“听这风穿过叶片的声音,听溪水流过石头的低语,听泥土中根系伸展的韵律……”林怀远缓缓道,“然后,试着去听你身边这些草药的声音。它们有的在欢呼,有的在沉睡,有的在渴求,有的在诉说岁月的沉淀……用你与生俱来的本能,去感知它们的‘情绪’,它们的‘状态’。”

这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教学。寻常弟子入门,先学的是“形”,是文字记载的冰冷知识。而林怀远直接让星源去捕捉那虚无缥缈的“神”,那生命本源的气息。

星源初时只觉得一片混沌,各种声音、气息混杂。但他天性纯净,心灵剔透,加之先天太乙体对草木无以伦比的亲和力,在林怀远以自身神识悄然引导、为他抚平纷杂干扰后,他渐渐沉浸了进去。

他“听”到了身旁一株老山参沉稳而浑厚的“呼吸”,如同一位沉睡的长者;“听”到了一丛薄荷清亮欢快的“歌唱”,带着疏风散热的灵动;“听”到了一朵即将绽放的灵芝,那内敛而磅礴的生机在默默积蓄……

他甚至能模糊地“看”到,在这些植物内部,有无数细微的、色彩各异的光点在沿着某种奇妙的轨迹流动,那便是它们的“气”,它们的生命能量。

“师父!我听到了!我也……好像看到了!”星源兴奋地睁开眼,脸上洋溢着发现新世界般的喜悦。章节内容缺失或章节不存在!请稍后重新尝试!

小主,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小满,你可知,为何普通人需要先识‘形’,而后才能慢慢体悟‘神’?”

小满思索片刻,答道:“因为常人灵觉蒙昧,需借有形之文字、图谱,方能窥见无形之医理。”

“不错。”林怀远颔首,目光再次投向那在药田中与草木嬉戏、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星源,眼中流露出一种洞彻本质的了然,“但星源,他并非‘常人’。”

“他是‘先天太乙体’。你可将此体质,视作天地自然孕育的一株‘人形圣药’。他天生近道,灵觉通透,对草木、对气血、对能量流动的感知,并非后天学习而来,而是他生命本源的一部分,是他的‘本能’。”

“若强行将他按在书斋,背诵那些对他而言可能过于‘僵化’的文字符号,反而可能束缚了他的灵性,禁锢了他的本能。如同将一株渴望阳光雨露的灵植,硬生生栽入不见天日的花盆。”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智慧:“对于他,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教导’,而是‘引导’。引导他去发现、去熟悉、去掌控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何为‘阴阳’,何为‘五行’,何为‘经络气血’。他的路,注定与我们不同,强行让他走我们的路,才是真正的扼杀天才。”

林怀远望着晚霞中,星源指尖无意间引动的一缕草木精华,化作点点微光融入那株七叶七星花,使得花朵色泽愈发娇艳。他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对弟子未来的无限期待与信任。

“道法自然。”他轻声说道,仿佛是对小满的解释,也仿佛是对这天地至理的再一次确认,“他的道,在山水之间,在草木之灵,在他自身血脉的每一次呼吸与共鸣之中。我们只需为他护道,静待花开便可。”

小满听着师父的话语,看着药田中那浑然天成、与万物交融的星源,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她明白了,师父并非不重视根基,而是为星源选择了最适合他、最能发挥其天赋的“根基”构筑方式。

这根基,不在竹简书卷,而在天地自然,在他纯净的本心。

只是,这条前所未有之路,前方究竟是一片坦途,还是隐藏着未知的险阻?连林怀远,也无法完全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