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完。下一轮,上海申花对阵河南嵩山龙门。申花队的混血边后卫晏新力,在一次反击中沿着右路狂飙突进。就在对方后卫以为他要下底传中时,晏新力突然一个极其逼真的踩单车变向,紧接着脚后跟将球磕向斜后方,自己加速前插,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撞墙式二过一”。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这次,信息栏闪烁得更快,但依旧被破解:
【申花2号 晏新力 连携技「风翼雷闪」发动!与队友默契度提升!】
“风翼雷闪?!这名字中二度爆表了!”
“芯片:想不到吧,我还有合体技!”
“这比赛看得,跟追新番似的,每周都在等球员解锁新技能!”
最离谱的是天津津门虎的门将方镜淇。在一次面对单刀时,他弃门出击,眼看对方前锋就要挑射,方镜淇却突然放弃常规扑救动作,站在原地,双臂展开,眼神锐利。说时迟那时快,对方前锋的挑射居然真的……稍微高出了横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赛后,有技术流球迷通过唇语解读和高速摄像机回放分析,在方镜淇展开双臂的瞬间,他似乎在低声念叨什么,口型疑似是:“领域展开……「诸邪退散」?”
虽然没有任何官方提示,但“方镜淇疑似领悟结界类技能”的梗图已经传遍了网络。
冯潇霆看着这些报道,笑得直拍桌子。他打电话给灵犀科技的技术负责人:“王工,你们这芯片……还内置了技能命名模块?这文案水平,没十年动漫宅龄写不出来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腼腆的年轻声音:“冯主任过奖了……我们只是觉得,用他们熟悉的语言体系,更能激发潜意识层面的认同和发挥……”
第三卷:羁绊与心魔,芯片也难解的人际难题
芯片带来的不全是高光时刻。很快,一些新的“赛场症状”开始出现。
武汉三镇队的内讧事件。一次进攻中,本土前锋试图给外援核心传球,结果力度稍大,被对方断下。外援摊手表达不满,而那名本土前锋的芯片似乎捕捉到了强烈的情绪波动和“被指责”的潜意识。下一回合,当外援跑出绝佳空档举手要球时,本土前锋明明看到了,却选择自己强行打门,结果偏得离谱。
赛后技术报告分析显示,该前锋当时芯片反馈数据异常,出现了短暂的“通信阻断”和“信任值下降”提示。冯潇霆看着报告咂嘴:“好家伙,这芯片还带‘好感度’系统的?队友关系破裂还会掉连接?”
更典型的是长春亚泰的一名年轻球员。他天赋异禀,芯片评估潜力极高,解锁了好几个听起来很酷炫的进攻技能。但一到正式比赛,面对对方后卫凶狠的逼抢,他的芯片数据就显示“精神压力阈值超标”,“决策树紊乱”。表现在球场上,就是各种犹豫不决,该传不传,该射不射,被球迷戏称为“赛场选择困难症晚期”。
心理教练介入后发现,这小伙子的芯片里,似乎固化了一个“害怕失误被骂”的强烈念头,形成了一种“心魔”。芯片能给他技能,却没法帮他克服内心的恐惧。
“看来,这芯片也不是万能的。”冯潇霆对灵犀的王工说,“它就像一把好刀,但能不能用好,还得看握刀的人心里有没有胆。”
王工在视频那头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冯主任说得对。芯片只是辅助,是放大器。它能放大技术和本能,同样也会放大潜意识的弱点。真正的强大,最终还是来自于这里。”他指了指心脏的位置。
第四卷:系统漏洞?当芯片遇上网络热梗
联赛进入中段,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或许是芯片的自主学习系统接入了过多的网络数据,或许是程序员的恶趣味埋下了彩蛋,球员们在场上偶尔会表现出一些……极具“网感”的行为。
一次激烈的中场拼抢后,深圳队和青岛西海岸的两名球员同时倒地,裁判吹罚犯规。两人本来都准备起身,突然,他们的动作齐齐一顿,然后非常同步地、缓慢地重新躺倒,开始捂着脸在地上微微翻滚,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了排练。
现场观众和解说都懵了。只有极少数人通过超长焦镜头捕捉到,两人躺下时,嘴角似乎都抽搐了一下,像在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