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荣誉之战?不,是热爱永不散场!

喧嚣散尽,光环暂歇。

世界杯的狂潮如同一个绚丽而短暂的梦,梦醒之后,生活终究要回归它本来的轨道。

对于中国男足而言,从世界杯赛场载誉归来,并不意味着一步登天。现实的挑战依然冰冷而具体——新一轮的世预赛周期又开始了。尽管有了世界杯光环的加持,但球队的新老交替、战术磨合、球员状态起伏,依然是伊万科维奇和教练组需要头疼的问题。

又是一年深秋,又是一场世预赛。

只是,这场比赛的气氛,有些微妙,甚至……有些诡异。

中国队,坐镇主场,迎战小组中实力相对较弱的巴林队。

赛前积分榜上,中国队因前期挖坑太大,即便世界杯带来巨大信心提升,但在此次世预赛的出线形势已然极其渺茫,几乎仅剩理论可能。而对手巴林队,同样早已无缘晋级。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荣誉之战”,或者说,用球迷和媒体更直白的话说——“垃圾时间里的鸡肋对决”。

按照以往的剧本,这种比赛,球场看台应该空空荡荡,门可罗雀,伴随着零星几声“退钱”和“蔡某某下课”的呐喊,在空旷的体育场里显得格外刺耳。

但这一次,完全不同。

比赛日前三天,球票就在网上被抢购一空!黄牛票价格更是被炒高了好几倍!

原因?并非球迷们突然对一场无关出线的比赛充满了无限期待。

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甚至带点行为艺术色彩的集体情绪在涌动。

网络上,相关的讨论早已炸锅:

“兄弟们!现场骂国足最后的机会了!再不看真要等四年了!” “世界杯表现还行,但前期坑太大填不上啊!越想越气,必须去现场‘表扬’一下他们!” “楼上+1,花几百块,骂个痛快!这情绪价值,值!” “免费在网上骂多没劲,付费去现场骂,才显诚意!(狗头保命)” “有没有组团的?我带喇叭,你带横幅,他负责起头!” “理性讨论,会不会出现‘万人齐声文明观赛,反串夸奖’的奇观?”

这种“花钱买票去骂街”的诡异风潮,甚至惊动了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骂票”热销背后的球迷情感诉求》,试图理性分析,却被网友一句“别分析,就是皮痒了欠骂”给顶了回去。

比赛日当晚,能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竟然……座无虚席!

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得不像一场“荣誉之战”,倒像是决赛现场。

镜头扫过看台,到处都是搞怪的横幅和标语:

“来看‘世界杯限定版’国足体验卡到期没?” “文明观(ma)赛(ren),从我做起!” “退钱哥VIP专座(他自己买的)” “巴林兄弟,轻点虐,给我们留点面子骂自己人!” “伊万大叔,赛后能合影吗?骂完再合!”

更衣室里,中国队队员们的表情也是五花八门。

王大雷一边缠手套一边乐:“好家伙,这阵仗,比踢世界杯决赛还热闹!哥几个,今天都是来看咱们‘下饭操作’的VIP观众啊!”

朱辰杰有点紧张:“雷哥,这……压力有点大啊,万一没踢好,这可是现场直播挨骂,延迟都没有。”

高准翼甩了甩头发:“怕啥?咱啥大风大浪没见过?从‘泪目’到‘销魂’,啥梗没扛过?就当又来一次‘版本大型公测’,现场收集BUG!”

王上源推了推不存在的眼镜,冷静分析:“根据现场观众情绪熵值以及我方近期状态波动率计算,本场被骂概率高达87.36%。建议启动‘B计划’。”

韦世豪凑过来:“啥B计划?哭着下场?这个我熟啊!” 王上源:“……是‘Beautiful Football’计划,踢得好看点,让他们骂不出口。” 韦世豪:“切,还不如我的‘C计划’——Chaos(混乱)!把水搅浑,让他们不知道骂谁!”

张玉宁在做拉伸,表情严肃:“不管怎样,认真踢。‘海参’……啊不,职业球员的素养不能丢。踢得好,也许能少挨几句骂。”

伊万科维奇看着这群又开始“自发性整活”的弟子,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最终只憋出一句:“踢出……你们自己的足球!快乐……一点?”(翻译艰难地组织语言)

比赛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