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771-780集)

第775集:小满的“治愈站生物档案库”与“会认生物的智能识别仪”

随着治愈的生物越来越多,小满发现很多生物第二次受伤时,她都记不清上次的伤口情况、用药剂量,总是要翻厚厚的治愈日志,很不方便。“得建个‘生物档案库’!”小满坐在电脑前,看着治愈日志里的照片,突然有了主意,“把每个生物的照片、伤口历史、用药记录都存进去,再和智能药箱的识别仪联动,识别仪一看到生物,就自动调出档案,太方便了!”

生物档案库的建立是“全员大工程”——小满负责收集生物的照片(有治愈时拍的,有平时拍的),给每个生物起了名字,比如“小瘸”(第一次治愈的螃蟹)、“小伤”(第一次治愈的海豚);林夏负责把照片、伤口历史、用药记录输入电脑,做成“电子档案”,还在识别仪里加了“人脸识别”(其实是“生物识别”)功能,识别仪一扫描生物,就会弹出对应的电子档案;小桃负责给每个生物做“档案卡片”(用海藻编的,上面贴着照片,写着名字和第一次治愈的时间),放在治愈站的档案架上,方便翻看。

可建立档案时,出了“认不出”的小插曲——有两只长得很像的小螃蟹,都叫“小笨”,一只来自浅滩,一只来自珊瑚谷,识别仪扫描后,居然调出了同一份档案。小满赶紧用“水下听觉”听,才发现浅滩的小笨钳子上有个小缺口,珊瑚谷的小笨没有,她在档案里加了“特征备注”,识别仪也升级了“特征识别”功能,再也不会认错了。

档案库建成后,治愈站的效率提高了一倍——有次浅滩的“小瘸”又被渔网划伤,识别仪一扫描,立刻弹出档案:“小瘸,第二次受伤,上次为轻度擦伤,用药月光藻汁3毫升,本次建议4毫升”,小满按档案配药,小瘸很快就恢复了;还有只叫“小闪”的星点水母,第一次治愈时触须断了两根,这次又断了一根,识别仪调出档案,建议用发光蛋白海水,小满配好药,小闪的触须很快就长好了。

最暖心的是“档案回忆”——小满翻着档案卡片,看着“小瘸”第一次治愈时的照片(钳子歪歪扭扭),再看看现在的“小瘸”(钳子灵活,还能帮小清搬东西),笑着说:“我们的档案库,不仅是记录,更是生物们的‘成长日记’!”小桃给档案架织了个“档案外套”,上面绣着“生物成长档案库”,还在每个卡片旁边,贴了颗小星星(用发光蛋白做的,治愈一次贴一颗)。

当晚,小满在档案库的日志里写道:“今天给10只生物调了档案,没认错一只,识别仪太好用了——以后要给档案库加个‘生日记录’,记录每个生物第一次来治愈站的日子,给它们过‘治愈纪念日’!”小光在档案架旁边晃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776集:小桃的“深海生物成长纪念日”与“会做纪念蛋糕的小螃蟹厨师”

小满的生物档案库建起来后,小桃翻着卡片上的“首次治愈日期”,突然拍着大腿喊:“我们办‘深海生物成长纪念日’!每个生物第一次来治愈站的日子,就是它们的‘成长纪念日’,要给它们过纪念日,做纪念蛋糕,送成长礼物,肯定比人类的生日还暖心!”

纪念日的“成长惊喜”能装满整个科研站——小桃给每个生物都定制了“成长礼物”:给“小瘸”(首次治愈日3月12日)做了“钳子保护套”,用柔软的阳光藻织的,防止它再被渔网划伤;给“小伤”(首次治愈日5月20日)做了“背鳍纪念章”,用贝壳磨的,上面刻着“从受伤到勇敢”;给“小闪”(首次治愈日7月8日)做了“发光触须带”,用荧光海带编的,夜里会亮,衬托它新长的触须;最特别的是“纪念蛋糕”,用月光藻汁和发光蛋白做的,蛋糕上用奶油画着生物的“成长对比图”:左边是受伤时的样子,右边是现在健康的样子,边缘还插着小蜡烛(用月光藻做的,点着后是柔和的绿光)。

可学做纪念蛋糕时,小桃的“小螃蟹厨师队”状况百出——她教小清用钳子夹着小勺子抹奶油,小清学得认真,可钳子太用力,把蛋糕胚戳出个洞,奶油流了一地,急得举着勺子转圈;小贪更离谱,刚拿到蛋糕胚就往嘴里塞,嚼得满脸奶油,小桃追着它喊:“这是纪念蛋糕,不是虾干!要给小瘸的!”;小笨则把奶油当成了颜料,在蛋糕上乱涂,画得乱七八糟,小桃只好重新做,边做边说:“下次教你们做蛋糕,得先把你们的钳子绑上小手套!”

3月12日,“小瘸”的成长纪念日当天,治愈站变成了“庆祝现场”——小桃用荧光海带编了“小瘸成长快乐”的横幅,挂在栏杆上;用月光藻灯串成“成长星链”,夜里会亮成暖黄色;纪念蛋糕摆在中央,上面画着小瘸“受伤时钳子歪歪扭扭”和“现在举着珍珠”的对比图,插着一根小蜡烛;林夏负责“成长背景音乐”,用探测器录下小瘸现在欢快的“哒哒”声,编成舒缓的曲子;小满用控水术做了“成长水星星”,飘在蛋糕上空,每个星星里都裹着小瘸的“成长故事”(用发光蛋白写的字)。

“庆祝仪式”开始,小瘸举着钳子,慢悠悠爬进治愈站,小清带着小螃蟹厨师队,举着纪念蛋糕走过来,蛋糕上的蜡烛亮着绿光,像颗小星星;小桃给小瘸戴上钳子保护套,小满给它颁发了“成长证书”,上面写着“小瘸,从受伤的小螃蟹,成长为能帮同伴搬东西的勇敢卫士,纪念你的第一个成长日”;小光在水箱里用绿光拼出“小瘸快乐”,小邮游进浅水区,用嘴叼着一颗珍珠,送给小瘸当“成长礼物”。

小瘸举着珍珠,用钳子碰了碰蛋糕上的蜡烛,像是在“许愿”,然后用钳子夹着一小块蛋糕,慢慢吃起来,虽然吃得满脸奶油,但绿光闪得开心;小螃蟹厨师队围着它,举着小勺子晃来晃去,像是在“唱生日歌”;老旋的声纹海螺里,播放着小瘸的“成长录音”:从受伤时虚弱的“哒哒”声,到现在有力的“哒哒”声,对比鲜明,听得大家心里暖洋洋的。

当晚,小桃在“成长纪念册”里写下:“小瘸的纪念日很成功,它吃蛋糕时的样子太可爱了——以后每个生物的成长纪念日,我们都要过,要让它们知道,从受伤到健康,每一步都是值得纪念的成长!”她把小瘸的纪念蛋糕照片贴在册子上,旁边画了个小爱心;小清带着小螃蟹厨师队,在甲板上练习抹奶油,这次终于没把蛋糕胚戳破,小桃笑着说:“下次小伤的纪念日,就靠你们做蛋糕啦!”

第777集:林夏的“成长档案库声纹升级记”与“会讲成长故事的智能档案”

林夏看着小满的生物档案库,觉得只有照片和文字不够生动:“得给档案库升个级!加‘声纹成长记录’,把生物受伤时的声音、治愈后的声音、成长过程中的声音都录进去,做成‘会讲成长故事的智能档案’,扫码就能听,比看文字有意思多了!”

声纹升级的核心是“智能声纹模块”——林夏在档案库的电脑里装了“声纹播放器”,每个生物的档案卡片上都贴了二维码,扫码就能播放对应的声纹故事;声纹分三段:第一段是“受伤声”(比如小瘸受伤时虚弱的“哒哒”声、小伤受伤时的“呜呜”声),第二段是“治愈声”(比如涂药时的配合声、康复后的轻微叫声),第三段是“成长声”(比如现在欢快的叫声、帮助同伴时的声音);最贴心的是“声纹解说”,用小光的绿光震动频率合成的声音,温柔地讲解:“这是小瘸受伤时的声音,很虚弱;这是它现在的声音,很有力,它已经成长为勇敢的小螃蟹啦!”

可录“受伤声”时,出了“回忆小插曲”——录小闪的受伤声时,林夏翻遍了声纹记录仪,都没找到它第一次受伤时的触须震动声,急得满头大汗。小满突然想起,小闪第一次治愈时,小光用触须碰过它,说不定小光的发光频率里有记录。林夏赶紧调出小光当时的发光频率数据,转换成声纹,果然是小闪受伤时的触须震动声,微弱又委屈。“以后录声纹,要让小光也帮忙记录!”林夏在档案库旁边加了个“小光声纹收集器”,方便随时记录生物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升级后的智能档案库成了“深海故事会”——有次研学营的孩子翻到小瘸的档案卡,扫码后听到小瘸的声纹故事:“大家好,我是小瘸,第一次来治愈站时,我的钳子被渔网划伤了,很疼;小满姐姐用月光藻汁给我涂药,小光哥哥用绿光安慰我;现在我的钳子好了,还能帮小清搬东西……”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围着小满问小瘸的近况,小满笑着把小瘸抱过来,小瘸举着钳子,绿光闪得骄傲。

最感人的是“声纹对比”——老旋的声纹海螺里,播放着小伤的成长声纹:第一段是它受伤时的“呜呜”声,像在哭;第二段是涂药时的“啾啾”声,很配合;第三段是现在带着小海豚们跳跃的“哒哒”声,欢快又有力。通讯兵爷爷听着声纹,笑着说:“这声音里的成长,比任何照片都真实,深海的生物,和人类一样,都在努力长大。”

林夏把智能档案库的声纹故事,做成了“深海成长专辑”,发在声音博物馆的公众号上,标题是“听,深海生物的成长声音”,很快就火了,评论区全是“求小瘸的更多故事”“想扫码听小闪的声纹”的留言;她还把声纹模块装在了友谊航线的每个站点,游客扫码就能听沿途生物的成长故事,成了航线的“特色项目”。

当晚,林夏坐在档案库前,戴着耳机听小瘸的声纹故事,嘴角带着笑:“下次要给声纹模块加个‘成长祝福功能’,到了生物的成长纪念日,智能档案会自动播放大家的祝福声,让成长故事更热闹!”小光在旁边的水箱里,绿光跟着声纹的节奏闪,像是在“附和”故事里的声音;窗外,小瘸举着钳子,在甲板上爬来爬去,“哒哒”声欢快又有力,和档案里的成长声纹,完美重合。

第778集:沈站长的“友谊航线周年庆”与“会航游的纪念船队”

友谊航线开通一周年了——这一年,航线从最初的3个站点,扩展到5个(浅滩、珊瑚谷、星星部落、鲸鱼栖息地、海沟),送了120次活力泉水,治愈了87只远海生物,小长的先锋队探了2次新路线,小邮送了200多封信件,成了连接深海友谊的“黄金航线”。沈清月看着航线日志,笑着说:“办‘友谊航线周年庆’!搞一支‘纪念船队’,沿着航线航游一圈,给每个站点的生物送周年礼物,还要办‘航线故事分享会’,纪念这一年的点点滴滴!”

纪念船队的“航线特色”拉满——“深海彩虹号”作为主船,船身的发光涂层调成了彩虹色,船头挂着巨大的“周年庆横幅”,上面写着“友谊航线一周年快乐”;后面跟着三艘迷你治疗船,船身上贴满了航线的照片;最特别的是“生物船队”——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船两侧游,像是“护航队”;小清带着螃蟹们,趴在船边的甲板上,举着小旗子;发光磷虾群围着船队,夜里会亮成蓝色光带,像是“航线星光”;老海龟趴在主船的船头,当“荣誉领航员”,慢悠悠地指引方向。

周年庆当天,船队从科研站出发,第一站是浅滩站点——小桃给这里的螃蟹们送了“航线纪念饼干”,上面画着船队的图案;小满给受伤的小海龟涂了月光藻汁,送了迷你智能药箱;沈清月给浅滩的生物们发了“航线纪念卡”,上面写着“感谢你成为友谊航线的朋友”;小长带着小海豚们,在浅水区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映着彩虹船的光,像一颗彩色的珍珠。

第二站是珊瑚谷站点,老海龟的“老家”——这里的小海龟们围着船队,小桃给它们送了海藻编的“航线纪念帽”;林夏用声纹记录仪,录下小海龟们的“祝福声”,要做成航线的“周年纪念录音”;沈清月给老海龟的朋友送了航线的地图复刻本,老海龟的朋友用壳碰了碰地图,像是在“认可”。

第三站是星星部落,小光的“老家”——星点水母们围着船队,用绿光拼出“一周年快乐”;小光兴奋地晃着触手,跳进海里,和朋友们一起游;小满给星星部落送了活力泉水,星点水母们喝了泉水,绿光闪得更亮;林夏用声纹档案库,播放了星星部落的成长声纹,听得大家心里暖洋洋的。

最热闹的是最后一站——海沟新站点,船队刚到,海沟的生物们就围过来,举着发光的小石子,像是在“欢迎”;小桃给它们送了“海沟纪念蛋糕”,用耐热的海藻做的;小满给受伤的火山虾涂了月光藻汁;沈清月在海沟站点立了块“周年庆石碑”,上面刻着“友谊航线一周年,海沟站点正式加入”。

航线故事分享会上,大家围坐在主船的甲板上,轮流讲航线的故事:

- 小长说:“最难忘的是探路时,小伤被暗流冲得差点撞礁石,我用背鳍托住它,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是彼此的护航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