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171一180集)

陆时衍看着“巡展怀旧日”上,大家围着“全球共生记忆仪”笑得热泪盈眶,决定启动“记忆仪全球升级计划”——给全球20个共生安保分部、50家鱿鱼美食连锁店,各配备一台升级版记忆仪,新增“跨洋记忆连线”功能:不同地区的人可以通过记忆仪,实时分享自己的共生故事、观看彼此的巡展记忆,甚至能“云一起”烤串(通过记忆仪的全息投影,看到对方烤串的画面),陆时衍说:“这是‘全球共生云聚会’,让远在南极的冰鳞族,也能看到亚洲的椰林,让非洲的小朋友,也能尝尝欧洲的芝士串。”

小主,

升级版记忆仪的核心升级点,藏在细节里——

- 跨洋连线模块:内置“五色能量信号发射器”,能穿透海底、跨越大陆,信号稳定度达99%,陆时衍特意加入“鱿鱼味信号增强”(苏晓晓要求的),在记忆仪旁放一串迷你串,信号能增强10%;

- 全息投影功能:投影画面从“平面”升级为“3D全息”,能清晰看到对方的动作、表情,甚至能“摸到”对方递来的虚拟串(投影会模拟串的温度和触感);

- 记忆共享库:全球记忆仪联网,任何人上传的共生故事,都能被其他记忆仪调取,还能给故事点赞、评论,陆时衍给评论区加了“鱿鱼表情”(鱿鱼笑脸、鱿鱼转串、鱿鱼点赞),说“这样评论更有共生味”。

苏晓晓则给升级记忆仪加了“烤串专属功能”——

- 新增“云烤串模式”:选择该模式,记忆仪会投射出虚拟烤架,两边的人可以“一起”烤串,虚拟串烤好后,还能通过记忆仪的“能量模拟”,闻到串的香味(其实是记忆仪内置的鱿鱼味香薰);

- 串托升级为“全球串托”:能识别不同地区的串(南极冰系串、非洲香辣串等),放上对应串,记忆仪会自动播放该地区的巡展记忆,比如放上亚洲海苔串,就会播放苏晓晓烤焦海苔的乌龙画面。

升级记忆仪首批投放到五大洲的关键节点——南极冰鳞族栖息地、非洲东非裂谷浅海、美洲加勒比海沙滩、欧洲地中海广场、亚洲东南亚椰林湾。投放当天,全球同步开启“首次跨洋记忆连线”,主会场设在太平洋人鱼栖息地的共生广场,分会场设在五大洲的五个投放点。

连线启动仪式上,林知寒站在主会场记忆仪前,对着全息投影里的全球盟友说:“今天,我们用记忆仪连接全球,连接的不是信号,是彼此的心意——南极的冰,非洲的沙,美洲的玉米,欧洲的芝士,亚洲的海苔,还有太平洋的鱿鱼串,都是我们共生的记忆,都是我们彼此的牵挂。”

可连线刚开始,温暖的乌龙就接连上演——

- 南极分会场的“冰系信号乌龙”:南极的冰鳞族族人,第一次用记忆仪连线,不小心按成了“能量共振模式”,记忆仪释放出强烈的冰系能量,把主会场的投影画面冻成了“冰面投影”,画面里的苏晓晓,脸变成了“冰系笑脸”,引得全场大笑。陆时衍赶紧远程指导,让他们在记忆仪旁放一串冰系串,信号才恢复,冰鳞族首领不好意思地说:“下次连线,我们一定先吃串再按按钮。”

- 非洲分会场的“香辣串连线乌龙”:非洲的小朋友们,在连线时烤虚拟香辣串,加了太多香料,虚拟串“冒着火”(投影特效),主会场的记忆仪竟真的释放出温热的能量,苏晓晓笑着说:“你们的串太辣,把我们的记忆仪都‘辣热’了!” 小朋友们赶紧加了虚拟冰棒,投影里的串才“降温”,两边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 亚洲分会场的“海苔记忆乌龙”:亚洲的阿婆,在连线时上传了自己烤焦海苔的新方法,记忆仪却自动关联到苏晓晓在亚洲站的海苔乌龙画面,投影里阿婆和苏晓晓的焦海苔画面重叠,像“跨洋焦海苔教学”,阿婆笑着说:“晓晓,你看我现在烤的焦海苔,比你当时的还香!” 苏晓晓赶紧点头:“阿婆厉害,下次我要向您学习!”

最温暖的连线,发生在鱿鱼族与南极企鹅之间——鱿大在主会场,用触手对着记忆仪,播放自己在南极摔成“红色果冻”的画面;南极分会场的企鹅们,看到画面后,用翅膀拍打着地面,记忆仪投射出企鹅们在冰面上滑跤的画面,两边的“摔跤画面”重叠,像一场“跨洋摔跤比赛”,鱿大的红光闪个不停,企鹅们也发出“嘎嘎”的笑声,林知寒翻译:“鱿大说,企鹅朋友,下次我们一起在冰面上烤串,谁摔了谁请客!”

连线结束时,全球的盟友们都对着记忆仪,举起了手里的串——南极的冰系串、非洲的香辣串、美洲的玉米串、欧洲的芝士串、亚洲的海苔串、太平洋的环球串,六串在全息投影里重叠,形成一个巨大的“全球共生串”,淡紫光笼罩着所有画面,像一颗温暖的星球。陆时衍看着记忆仪上的“全球记忆共享库”,里面已经上传了100多条共生故事,他在升级日志上写:“记忆仪的终极意义,不是储存记忆,是让记忆流动,让心意相连,让全球的共生者,都能感受到‘我们在一起’。” 苏晓晓则举着串,对着记忆仪大喊:“下次跨洋连线,我们搞‘全球烤串大赛’,谁烤的串最香,我就给他发‘全球串王’奖杯!”

第180集:“全球共生烤串大赛”的启动与“跨洋串王”的欢乐诞生

苏晓晓的“全球烤串大赛”提议,得到了全球盟友的热烈响应——林知寒牵头成立“大赛组委会”,陆时衍负责设计“跨洋烤串评分系统”(通过记忆仪的能量检测,评分维度包括“能量平衡度”“味道融合度”“创意共生度”),赵铁蛋负责大赛安保(防止有人偷偷加过量香料),鱿大被推选为“全球串王评委长”,负责用红光“品鉴”每一串的味道(红光越亮,说明串越好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赛的规则简单又有趣——

- 参赛资格:全球任何一个共生族群、安保分部、鱿鱼美食连锁店,都能组队参赛,每队3人,必须包含至少两个不同族群(比如人类+人鱼、鱿鱼+冰鳞族);

- 比赛流程:分“地区选拔赛”“跨洋晋级赛”“全球总决赛”三阶段,地区赛在各分会场举行,晋级赛通过记忆仪跨洋比拼,总决赛在太平洋主会场举行,全球直播;

- 核心要求:参赛串必须包含“本地特色食材”+“至少一种其他地区食材”+“共生能量元素”,比如南极队可以用冰藻(本地)+欧洲芝士(其他地区)+冰系能量(共生元素)。

大赛启动当天,全球50支队伍报名参赛——南极队(冰鳞族+企鹅)、非洲队(人类+珊瑚族)、美洲队(原住民+发光鱼鳞族)、欧洲队(科研人员+淡蓝鱼鳞族)、亚洲队(渔民+海螺族)、太平洋队(鱿鱼族+人鱼族+人类,苏晓晓、鱿小、小镇李大叔组队,队名“全球串王队”),每支队伍都摩拳擦掌,准备拿出看家本领。

地区选拔赛笑点与惊喜齐飞——

- 南极队的“冰系芝士串”:用南极冰藻腌制鱿鱼,加欧洲芝士,烤时用冰系能量降温,防止芝士融化过快,串泛着淡蓝光,鱿大品鉴时,红光亮了80%,点评:“冰与芝士的平衡,有南极的清凉,也有欧洲的浓郁。”

- 非洲队的“香辣玉米串”:用非洲香辣香料腌制鱿鱼,加美洲彩色玉米,烤时用珊瑚能量“加持”,串泛着七彩光,鱿大的红光亮了85%,点评:“辣得过瘾,甜得清爽,珊瑚能量让味道更融合。”

- 亚洲队的“海苔鱼露串”:用亚洲海苔裹住鱿鱼,加南极冰藻粉,烤时刷上蜂蜜鱼露,串泛着绿光,鱿大的红光亮了88%,点评:“海苔的焦香,冰藻的鲜,鱼露的甜,是跨洋的味道。”

- 太平洋队的“环球至尊串”:苏晓晓放大招,用全球五大洲的食材——南极冰藻、非洲香辣香料、美洲彩色玉米、欧洲芝士、亚洲海苔,裹住鱿鱼,烤时用五色共生能量,最后撒上平衡盐晶,串泛着五色微光,鱿大的红光瞬间亮到100%,用触手拍了拍烤架,像是在说“这是串王!”

跨洋晋级赛通过记忆仪举行,全球观众都能通过记忆仪观看——

- 欧洲队VS亚洲队:欧洲队烤“芝士香草串”,亚洲队烤“海苔香茅串”,两边的全息投影重叠,欧洲厨师的优雅烤串,和亚洲阿婆的接地气烤串,形成有趣对比,最终亚洲队以“味道更具共生感”晋级;

- 非洲队VS美洲队:非洲队的“香辣串”VS美洲队的“玉米串”,美洲队在串里加了发光水晶粉,串在投影里泛着七彩光,吸引了大量观众投票,两队打平,最终通过鱿大的红光评分,美洲队以微弱优势晋级;

- 南极队VS太平洋队:南极队的“冰系串”清凉,太平洋队的“环球串”丰富,苏晓晓在记忆仪里,给南极队的队员“云递”了一串环球串,南极队员尝了后,笑着认输:“你们的串太好吃,我们甘拜下风。”

全球总决赛在太平洋共生广场举行,全球盟友通过记忆仪观看直播——

晋级的三支队伍:亚洲队、美洲队、太平洋队,在广场上搭起烤架,同时烤串。亚洲队烤“海苔冰藻串”,美洲队烤“彩色玉米芝士串”,太平洋队烤“终极环球串”(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了海螺族的声波水晶粉,串能发出悦耳的“叮咚”声)。

最终评分环节,鱿大作为评委长,用红光依次品鉴——

- 亚洲队串:红光89%;

- 美洲队串:红光92%;

- 太平洋队串:红光100%,还泛出淡淡的五色光,与盐晶能量核心的光共鸣。

“串王诞生!”林知寒宣布,“太平洋队获得‘全球串王’称号,苏晓晓的‘终极环球串’,是全球共生的味道!” 全场欢呼,记忆仪的全息投影里,全球盟友都在鼓掌,南极的企鹅们用翅膀拍打着冰面,非洲的小朋友们举着串欢呼,欧洲的科研人员们竖起大拇指。

苏晓晓抱着“串王奖杯”(陆时衍用平衡盐晶做的,像一串巨大的鱿鱼串),笑着说:“这个奖杯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全球盟友的!以后每年都要办‘全球烤串大赛’,让全球的朋友,都能一起烤串,一起分享共生的味道!” 陆时衍在记忆仪上,记录下这一刻:“全球共生烤串大赛,不是比赛,是全球共生者的狂欢,是串的香味,是记忆的流动,是彼此的牵挂——这就是‘海陆鱿共生’的终极意义:用最平凡的烤串,连接最遥远的距离,用最温暖的味道,守护最广阔的海洋。”

当天晚上,全球的记忆仪都在循环播放总决赛的画面,苏晓晓的“终极环球串”,成了全球共生的象征。林知寒站在盐晶能量核心旁,看着记忆仪里全球盟友的笑脸,心里充满了希望——从深海鱿鱼谷的远古图腾,到全球的共生烤串大赛,从一个人的冒险,到全球的陪伴,“海陆鱿共生”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他们会研发更先进的记忆仪,举办更热闹的烤串大赛,迎接更多的族群加入,但只要串的香味还在,记忆仪的光还在,彼此的心意还在,“海陆鱿共生”的传奇,就会永远写下去,写在太平洋底的每一缕光里,写在全球每一串温暖的鱿鱼串里,写在每一个共生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