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共鸣器”的成功,如同在沉闷的废土上空炸响了一声春雷,给曙光据点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信心。工坊内灯火通明,敲打声、能量焊接的滋滋声、以及王叔那带着兴奋沙哑的指挥声混杂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生产交响乐。
第一批共计二十个“灵枢共鸣器”原型被优先生产出来,虽然外形粗糙,像是各种金属边角料和散发着幽光的黑色晶体勉强拼凑起来的产物,但效果实实在在。它们被迅速配发到了阿亮率领的精锐战斗小队手中。
训练场上,换装了新“插件”的电磁步枪发出的嗡鸣声都显得格外不同,带着一种更加凌厉、更加稳定的质感。弹丸出膛的速度和破坏力肉眼可见地提升,打在测试靶标上,不再是简单的穿透,而是带着一种奇特的能量侵蚀效果,对模拟“星环”装甲的金属板造成了持续的、细微的结构破坏。
“哈哈哈!爽!太他娘的爽了!”阿亮独臂举着加装了共鸣器的电磁步枪,对着远处的厚重钢板靶子进行急促射,看着弹丸如同热刀切黄油般轻易撕开靶标,兴奋得满脸通红,“这才叫家伙!以前那都是烧火棍!兄弟们,都给老子好好练!让那帮铁疙瘩下次尝尝咱们‘幽能烧鸡’的滋味!”
队员们也个个兴奋不已,对新装备爱不释手,训练热情空前高涨。凌则更加冷静地组织着测试,记录着不同环境下共鸣器的稳定性、持续作战时间以及对各种类型目标的实际效果,为后续的改进和战术应用积累数据。
小瑶也没闲着,她带领的通讯小组在成功搭建新型信号阵列后,继续尝试破解和追踪那些未知的信号源。虽然依旧无法建立直接联系,但对信号的解析程度在慢慢加深,至少可以确定,西北方向的信号源似乎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但封闭的状态,而东南沿海的信号则更加活跃,且……似乎带着某种海洋特有的波动特征?这为未来可能的接触提供了宝贵的方向。
林风在稍微恢复精神力后,再次投入了对从金字塔带回的其他技术资料的整理和“本土化”推演中。他深知,仅仅依靠“灵枢共鸣器”还远远不够。他重点研究了那些关于环境净化和简易能量护盾的理论,试图找到能够在据点周边构建一道更有效防御屏障的方法。同时,他也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关于“肃正协议”和“星环”可能弱点的那部分信息,为未来不可避免的决战做准备。
整个据点仿佛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为生存和胜利而疯狂转动。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绝望和硝烟,而是汗水、机油和一种名为“希望”的蓬勃气息。
然而,宁静的时光在废土上总是奢侈的。
就在“灵枢共鸣器”成功列装一周后的一个傍晚,负责监控远方“星环”营地动向的侦察小组,传回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观察到敌方营地有新的能量波动,不同于之前的‘践踏者’或‘撕裂者’。有三台体型相对纤细、高度约三米五、通体暗紫色、背部有类似昆虫翼翅能量投影的单位抵达营地。它们移动方式飘忽,速度极快,能量特征……无法识别,但感觉……很危险。”
暗紫色?昆虫翼翅?速度极快?
接到报告,林风、凌、阿亮等人立刻聚集到指挥所,看着侦察小组传回的、由高倍望远镜拍摄的模糊画面。
画面中,那三台新出现的单位确实与之前见过的任何“星环”造物都不同。它们的外形更加流线型,暗紫色的装甲在夕阳余晖下反射着不祥的光泽,背部的能量翼翅并非实体,而是由跃动的紫色电弧构成,微微震颤着,让它们的身形看起来有些模糊。它们安静地悬浮在营地边缘,与周围笨重的“践踏者”和“撕裂者”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