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管理委员会的选举筹备

加密信号的记录还在屏幕上闪着。

我盯着那串数字,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几秒。这东西不是误报,也不是残留波动,它是新的。像一根线,从外面伸进来,轻轻碰了下我们的系统。

我关掉警报提示,调出宪法草案文档。文件已经存了三天,一直没动。之前忙着处理东区的复合板,所有计划都压了下来。但现在不行了。一个人盯不住所有漏洞。

通讯器响了一下,是老周发来的消息:“巡逻结束,东区外围无异常。”

我回了一句:“来指挥区一趟,有事要谈。”

五分钟后他走进帐篷,身上还带着夜间的凉气。他站到桌边,看了一眼屏幕上的信号记录,没多问,只说:“又要开始了?”

我说:“不是开始,是必须推进。我们不能每次都等出事再救。”

他点头,拉过一把椅子坐下。

我把宪法草案打开,翻到“治理结构”那一章。“管理委员会得尽快成立。现在的事说明,单靠应急响应撑不了多久。我们需要一个能做决定、担责任的集体机构。”

老周看着条文,眉头皱了一下。“但谁来选?怎么选?居民里还有人连基本配给都搞不清,你让他们投票?”

“正因为不清楚,才更要让他们参与。”我说,“规则要简单,流程要看得见。”

我想了想,继续说:“三步走。先提名,再公示,最后投票。每个阶段都有监督组,由不同区域轮值的人组成。不固定人选,避免被控制。”

老周沉默了一会儿。“提名有没有门槛?总不能谁都往上冲。”

“有。”我说,“必须在社区服务满三个月,没有重大违规记录。另外,候选人要提交一份履职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做什么。”

“公示呢?大家识字的不多,光贴纸上没用。”

“用零域建公告墙。”我说,“把每个人的资料做成动态展示,文字配语音播报。每天定时播放一次,在广场那边。”

老周点头。“这个能行。但我建议加一条——异议通道。如果有人觉得流程不对,或者候选人有问题,可以在投票前四十八小时提出来。成立临时小组回应,当面解释。”

“可以。”我说,“就按你说的加进去。”

我们接着梳理细节。投票方式用纸质票箱,双人监票,开票过程全程录像。结果当天公布,七日内接受复查申请。所有材料归档,随时可查。

写完最后一项,天已经亮了。

我合上终端,抬头看老周。“接下来最难的不是制度,是人心。很多人觉得这是走过场。”

“我知道。”他说,“东区那边已经有风声了,说你掌权这么久,突然搞选举,谁知道是不是真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