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箱底藏玄机

果然!在特定的侧光照射下,可以隐约看到箱底靠近四个边的内侧,各有一条极细、颜色略深的线,构成了一个比箱底实际面积稍小一圈的内框!这个内框与箱体边缘之间,有一道窄窄的、颜色几乎与箱体融为一体、但细看似乎材质略有不同的环形区域!

这个环形区域,就是我感觉有弹性反馈的地方!它不是一块整体,而是一个环!那个右下角的“软点”,只是这个环的一部分!

难道……这个环是可以活动的?需要旋转?

一个更大胆的猜测浮现:这个六角旋钮,或许根本不是用来拧的!它可能是一个……定位器?或者触发杆?当这个底部隐藏的环旋转到特定位置时,旋钮才能发挥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立刻尝试。双手拇指按住底部那个环状区域(现在能大致感知其范围),用力向前推——不动。向后拉——不动。向左旋转——纹丝不动。向右旋转——

“咔哒。”

一声极其轻微、但在寂静中清晰可闻的机括响声!

动了!虽然只转动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角度,但它确实动了!

我心脏狂跳,强压下激动,继续小心翼翼地向右旋转这个隐藏的底环。它转动得很涩,很慢,伴随着细微的“沙沙”声,像是积年的灰尘在摩擦。

大约旋转了三十度角左右,“咔”一声轻响,底环似乎卡住了一个位置,再也转不动了。

与此同时,我敏锐地注意到,侧面那个六角旋钮,似乎……微微向外弹出了大约一毫米!不再是与箱体完全平齐!

果然如此!底环旋转到位,解锁了旋钮!

我深吸一口气,伸手握住那个六角旋钮。这一次,没有再遇到之前的阻力,轻轻一拧——

“咔嚓!”

一声清脆的卡榫弹开的声音!箱盖靠近旋钮那一侧,弹起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打开了!终于打开了!

我感觉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轻轻掀开箱盖,一股混合着陈旧机油、金属和某种特殊绝缘材料的气味弥漫开来。

煤油灯光照进箱内。

里面并非我预想中的、孤零零的一个核心元件。

箱内衬着深蓝色的天鹅绒(已经有些褪色发暗),被精准切割的凹槽固定着几样物品:

最显眼的,是一个约莫成人拳头大小、银灰色金属外壳的圆柱体,两端有精密的接口和细小的标识,表面光洁,泛着冷冽的光芒。这应该就是那个至关重要的——“青桐”核心振动传感元件!

在圆柱体旁边,固定着一个小巧的、类似万用表表头的东西,但刻度盘更加复杂,指向一些频率和振动单位。

还有一小卷用油纸包裹、用细绳捆扎的图纸,纸张边缘已经泛黄。

以及,一本只有巴掌大小、封面没有任何字迹的黑色硬皮笔记本。

我的心跳几乎停止。找到了!不仅仅是一个元件,而是可能包含着所有秘密的一个“集合”!

我首先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个银灰色的圆柱体,入手沉甸甸的,冰凉。借着灯光,我在它底部找到了一行激光刻印的微小字迹,与箱体外部的代号对应:“СВЧ-1 Core Unit - 003”。果然是它!轴振频率校准仪的核心单元!

我强忍着激动,将它轻轻放回原处。又拿起那卷图纸,解开细绳,小心地展开。图纸上绘制着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路图,标注着俄文和部分中文注释,正是NVI-1型校准仪的局部详图,重点标注了核心单元的连接和校准方式。

最后,我的目光落在了那本黑色笔记本上。

这或许才是真正关键的东西!

我拿起笔记本,手感厚重。翻开封面,第一页是空白的。再往后翻,一页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有些是钢笔字,有些是铅笔字,甚至还有潦草的速记符号。字迹不尽相同,似乎出自多人之手。

我快速浏览着。前面的内容多是关于NVI-1型校准仪的技术参数、操作记录、维护日志,时间集中在五二到五三年。记录者署名大多是“谭志远”。

我的心跳加速,一页页翻下去。到了五三年底,记录开始变得杂乱,出现了关于“特殊频率稳定性异常”、“非机械振动源干扰猜测”、“可能应用于……”等含糊的词语,有些地方甚至被墨水涂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