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锚点”训练如同一种精神上的磨刀石。那些混合着白噪音、逻辑指令与混乱低语的音频,初时令人烦躁不安,但坚持下来,江淮发现自己对情绪和注意力的掌控力,确实有了一丝微弱的提升。当那种被窥视的毛骨悚然感再次袭来时,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陷入焦虑 spiral,而是能更快地意识到这种情绪,并尝试用月夜绫教授的基础呼吸法进行平复。
他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数据投毒”行动。
根据月夜绫的提示,他不能做得太明显。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域——音乐。他原本的音乐口味很杂,但最近为了配合“心智锚点”训练,其实更多听的是纯音乐或环境音。但他开始在公开的、能被轻易监测到的音乐平台(使用月夜绫提供的、经过多层伪装的匿名账户)上,刻意营造出一种对某种冷门后摇乐队突然产生浓厚兴趣的假象。他会单曲循环某几首充满绝望与疏离感的曲子,在虚拟的歌单里添加大量相关推荐,甚至模仿粉丝口吻写下几句晦涩压抑的“乐评”。
他在“喂养”一个忧郁、孤僻、可能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江淮”形象。他希望这个虚假的信号能干扰对方的侧写,至少让对方在分析他时,需要多绕几个圈子。
与此同时,他笔下的“胃酸战士”也进入了新的篇章。
新章节的标题是《在万千目光下,筑起内心的堡垒》。他不再仅仅描写修罗场的混乱与胃酸,而是开始深入剖析主角“江海”在面对无处不在的监控和压力时,内心世界的挣扎与成长。他描写主角如何学习在精神上“筑墙”,如何区分真实的自我与外界的期望,如何在被迫表演的同时,守护住核心的自我认知。
他借主角之口,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他们可以记录我的行为,分析我的数据,甚至预测我的反应。但他们永远无法真正定义我。因为‘我’存在于每一个不被观测的内心间隙,存在于每一次看似顺从下的无声反抗,存在于对美好最原始的渴望,哪怕它渺小如尘。”
这篇文章,再次引发了读者的深度共鸣。许多人开始讨论在信息时代如何保持个人精神独立,如何应对外界的审视和压力。“胃酸战士”的标签,悄然从“修罗场写手”向“逆境心灵记录者”拓展了一层。
然而,苏玖玖的团队显然没有停止行动。
几天后,江淮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心理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员,声称通过抽样筛选,认为江淮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当代青年心理样本”,邀请他参与一项“完全匿名、高额报酬”的深度访谈和心理测试,测试内容涉及潜意识投射、压力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