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铁皮房的路上,我打开手机导航。
屏幕却突然一黑。
随即,跳出一行绿色代码:
“系统切换:界眼维护模式”
路线自动重置,一条闪烁的红线,直直指向废品站最深处的地下室。
“界眼……在引导我?”
我握紧手机,心跳加速。
铁皮房内,月光从锈蚀的屋顶缝隙漏下,像破碎的银线。
我蹲在投影仪指示的坐标点,指尖划过冰冷的水泥地砖。
没有裂缝,没有机关。
但我知道,就在下面。
我用随身的小刀撬开地砖。
水泥碎裂,露出下方一层暗红色的黏土。
黏土中,埋着一个生锈的铁盒。
铁盒表面布满铜绿,盒盖用蜡封着,蜡上印着一个“和”字。
我轻轻刮开蜡封,打开盒子。
里面,是一本皮质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是奶奶的笔迹。
“灵网初构,以符为码,以灵为电。第一节点:废品站结界,坐标已定。第二节点:共生观银杏,灵脉交汇。第三节点:三清观旧址,记忆封存。”
一页页翻看,全是编程笔记。
有灵力流向图、符文编码表、阵法逻辑树……甚至还有“系统测试日志”:
*“测试日期:三百年前七月初七。测试内容:跨界通讯。结果:成功接通异界花园,通话时长3分17秒。通话对象:魔尊。备注:他问‘铁鸟’的事,妹妹想听故事。系统稳定,但能耗过高,需优化。”
我眼眶发热。
原来,她真的在“编程”
她不是在布阵,而是在搭建一个跨越时空的守护系统。
翻到最后一页——
一幅手绘插图。
左边,是奶奶的玉佩碎片;右边,是一个老式键盘。
两者被一条光带连接,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图下方,一行字清晰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