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属下倒有一个愚见,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官军欲四面合围,我军与其困守,不如主动出击。但合兵一处目标太大,分兵各处又力量分散。不如…...定下主攻方向,各营依策配合,既分散官军兵力,又能相互呼应。

他走到简陋的地图前,手指一点:东路,可遣精锐,经河南、南直隶,做出威胁凤阳祖陵之势,朝廷必然震动,可牵制大量官军;西路,入陕西、四川,利用山地周旋;主力则在中原伺机而动......如此,官军顾此失彼,我军可趁机发展。

此策一出,满堂皆静。

这确实是一个兼顾了集中与分散、进攻与防御的方案。

罗汝才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重新打量了李自成几眼。

张献忠也摸着虬髯,若有所思。

经过反复的争吵、妥协、利益交换,最终,荥阳大会勉强达成了一个松散的战略协议。

那就是在李自成分兵定向的计策之下,又进行了一些完善。

以高迎祥、张献忠等部为主力,在中原与官军周旋。

马守应、贺一龙等部西向陕西。

罗汝才、惠登相等部南经湖广,窥视长江。

许可变等部东进南直隶,牵制官军。

各路义军约定相互策应,共享情报,缴获原则上按战前约定和战中表现分配。

这个联盟基础脆弱,但至少在表面上,形成了一股统一的力量。

大会结束后,各路义军如同决堤的洪水,按照既定方向,向四面八方汹涌而去,大明腹地陷入了更深的战乱之中。

当荥阳大会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莱州基地时,赵子龙正在与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曹文耀、曹变蛟、沈廷扬等人议事。

主公,中原大乱,十三家七十二营二十余万流寇齐聚荥阳,分路出击,洪承畴、左良玉等人压力巨大。此乃我们的千载良机啊!

孙传庭指着地图,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