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达,残存的船员们强忍着伤痛和绝望,开始了在“深空纪元号”这具钢铁残骸内的艰难搜刮。
每一次翻动破损的线路,每一次进入失压的舱室,都可能面对同胞冰冷的遗体,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过程缓慢而细致。
他们拆下非关键区域的备用电池,收集循环系统中残存的水分(甚至包括冷凝水),清点仅存的医疗物资和应急口粮。
每一个发现都让人既心酸又有一丝微弱的欣喜。
“找到三块备用能量电池!虽然电量不满,但够低功耗设备运行一段时间!”
“水循环系统核心部件损坏,但我们在二级管道里收集到了大约5升未污染的水!”
“医疗舱大部分仪器损坏,但找到一个未开封的急救包和几支高能量营养剂!”
物资统计结果令人沮丧,但并非完全绝望。
所有收集到的能源集中起来,大约能维持全舰最低限度的生命支持系统(氧气、温度)运转20标准时。
水资源极其宝贵,必须严格配给。
食物还能支撑几天。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提交的损伤报告更是触目惊心。
主引擎核心部件熔毁,修复可能性为零。
生机屏障发生器彻底报废,连修复的基础都没有。
舰体结构多处断裂,仅靠内部框架和应急支撑勉强维持整体性。
最麻烦的是生命维持系统,多个关键节点受损,氧气再生效率极低,二氧化碳浓度正在缓慢上升。
“我们就像坐在一个漏水的罐子里,飘在太平洋中心。”
老周(通过断续的、延迟极高的超空间通讯,信号微弱到几乎消失)的声音充满了无奈,
“修复…太难了。缺乏材料,缺乏能源,缺乏时间…”
希望似乎依旧渺茫。
但人类求生的本能被激发到了极致。
一些工程师提出了疯狂的想法:“能不能拆掉一部分非必要舱室的装甲板,用聚变切割(如果还有能量的话)做成临时补丁,优先加固生命维持区域和舰桥?”
“那些损坏的武器能量电容呢?里面可能还有残存的高纯度能量,能不能引导出来,给维生系统供电?”
“甚至…外面虽然是虚空,但并非绝对零度,有没有可能利用舰体表面和内部的温差,制造极其微弱的热电效应,产生一丁点电力?”
每一个想法都很大胆,甚至异想天开,但在这绝境中,任何可能性都值得尝试。
秦锋批准了所有看似可行的方案。
船员们化身宇宙拾荒者,在自己的家里拆东墙补西墙。
聚变切割器用最低功率小心地切割着装甲板,火花在黑暗中闪烁。
工程师们冒着风险,小心拆卸着危险的武器电容,试图引出那微不足道的残存能量。
甚至有人尝试用找到的金属丝和不同温度的舰体部分,搭建最简单的热电偶。
过程伴随着危险。
一次拆卸电容时发生微小爆炸,造成一名工程师重伤。
一次切割作业差点引发新的舱室失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