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光阴,如同被地脉能量洗涤过的溪流,在锈锚岛上平静而充实地流淌而过。昔日破败、危机四伏的岛屿,如今已焕发出近乎陌生的生机。
岛屿边缘,原本锈迹斑斑、吱呀作响的金属屏障发生器,已被杨萤带领的技术小组彻底改造。新的发生器结构更简洁,效率却提升了数倍,其核心借鉴了寂静山脊的平衡理念,不再强行对抗环境,而是巧妙地引导和分散能量压力。屏障散发出的光芒稳定而柔和,如同一个巨大的、半透明的光卵,将整个岛屿温暖地包裹其中。
屏障之内,变化更是天翻地覆。利用杨萤设计的、由阿雅微弱引导地脉能量辅助的“能量滋养场”,岛屿中心开辟出的几片试验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耐辐射的块茎作物茁壮成长,产量远超以往;甚至一些从旧世界种子库残片中筛选、尝试培育的绿叶蔬菜,也颤巍巍地冒出了嫩芽,虽然娇弱,却象征着突破性的希望。原本只能依靠合成营养膏和偶尔猎取的变异生物肉勉强度日的人们,餐桌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由土壤孕育的新鲜食物。
岛民们的脸上,不再是麻木与绝望,而是充满了劳作后的充实和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加固后的广场上奔跑嬉戏,笑声清脆,他们不必再时刻担心辐射尘的侵袭或是屏障突然失效的噩梦。工匠们利用从周边废墟和贸易中换回的物资,修复着居所,打造着新的工具,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汇成了一曲重建的交响乐。
这一切的转变,在“丰收节”的傍晚达到了高潮。
广场中央燃起了巨大的篝火,用的是从干涸河床找来的、耐烧的变异灌木根茎,火焰跳跃,驱散了夜间的寒意。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烤制的、带着泥土清香的块茎,以及难得一见的、用新收获的谷物混合少量合成蛋白酿造的、味道寡淡却意义非凡的“喜酒”。脸上带着劳作印记的男男女女们大声谈笑着,孩子们举着用废弃金属片打磨成的、反射着火光的玩具追逐打闹。就连一向冷峻的苏茜,嘴角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轻松,正和几个老伙计分食着一只烤得滋滋冒油的、在屏障外围安全区猎到的辐射兔。
黄凌、杨萤和阿雅坐在人群稍外围的一处高地上,俯瞰着这片喧嚣而温暖的景象。阿雅小口小口地啃着一块烤得软糯的块茎,眼睛亮晶晶的,映照着篝火的光芒,嘴角带着恬静的微笑。这是她记忆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纯粹而安定的快乐。
杨萤靠在黄凌身边,手中拿着一个她自己改装的数据板,上面实时显示着岛屿屏障的能量曲线和环境监测数据。“一切稳定,”她轻声说,语气中带着满足,“能量消耗比预期低了百分之十五,滋养场的作物生长周期似乎也在缩短。”
黄凌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广场上每一张洋溢着希望的脸庞,最后落在远方那在夜色中依旧隐约可见的、寂静山脊的轮廓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如同远处山峦般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片脆弱的安宁,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守护。
“还记得我们离开山脊时,你父亲笔记里最后提到的东西吗?”黄凌低声问杨萤,声音只有他们三人能听到。
杨萤的神色严肃了些:“嗯。‘档案馆’……以及旧世界全球网络的中枢AI——‘守护者’。”她调出数据板里存储的、那本皮质笔记本的扫描件,翻到最后一页,那里除了林振华的血书,还有一些极其潦草、仿佛匆忙写下的符号和频率片段,旁边标注着“Guardian Anomaly”(守护者异常)。
“父亲怀疑,地脉崩塌时,‘守护者’系统可能并未完全崩溃,而是以某种未知的形式残存了下来,甚至可能……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异。他认为‘档案馆’的最终访问权限,可能与‘守护者’有关。”
阿雅也抬起头,小脸上露出一丝困惑:“我有时候……在很安静的时候,好像能感觉到一点点……很微弱很微弱的……像星星眨眼一样的信号……和地脉的‘声音’不一样……更……更‘冷’一点……”她努力寻找着合适的词汇来描述那种难以捉摸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