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掠翼蝠巢与无声潜行

那嗡鸣声并非通过空气,而是直接震颤着骨骼,敲打在每个人的心脏上。巨大的浮空岩体,仿佛一颗腐烂星球的心脏,被紫黑色的生物基质层层包裹、侵蚀,脉动着令人作呕的生命力。无数被称为“掠翼蝠”的变异生物如同出巢的工蜂,又似盘旋的秃鹫,形成几乎遮蔽了幽暗天光的移动幕布。它们的翼膜破败如碎布,却异常宽大,骨骼扭曲变形,末端带着尖锐的钩爪,头部退化得只剩下一张布满利齿的巨口和一对对闪烁着贪婪嗜血红光的复眼。

它们每一次振翅,都会洒下细微的、带着微弱辐射尘的鳞粉,将巢穴下方的空域染成一片朦胧的死亡之域。偶尔有大型的深渊飞禽误入此地,顷刻间就会被数以百计的掠翼蝠扑上,撕扯成一团爆散的血雾和羽毛,连哀鸣都会被那恐怖的啃噬声淹没。

“烬土在上……”队伍中的年轻拾荒者石头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后退半步,握紧了手中的粗制弩箭,指尖因用力而发白,“这……这怎么过去?就算联盟的战舰来了,也得被它们啃光!”

老金面色凝重如铁,浑浊的眼睛扫视着巢穴的结构和蝠群的飞行规律,沉声道:“绕路。至少多走半个月。锈锚岛等不起。”他的话语砸在每个人心头,沉重无比。时间,是他们最奢侈的东西。

黄凌感到太阳穴突突地跳动。并非完全源于恐惧,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排斥感。他父母留下的那块神秘芯片在他贴身口袋里微微发热,一种模糊而混乱的能量流感知涌入他的脑海——那不是地脉能量的稳定流动,而是无数个细小、贪婪、混乱的能量漩涡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狂暴能量场,充满了纯粹的饥饿和毁灭欲。这感知让他头晕目眩,胃里一阵翻腾。

“不能硬闯。”黄凌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试图从那片混乱的能量场中分辨出什么,“它们的数量……太多了。能量反应像一锅沸腾的烂泥,会把我们彻底吞掉。”

杨萤没有看那巢穴,而是快速操作着手腕上的便携式终端,屏幕上流动着从中转站数据库下载的环境数据。她眉头紧锁,理性地分析:“数据显示,这种掠翼蝠集群对声音和大幅度的能量波动极度敏感。它们的视觉基于热量和运动感知,但对绝对静止和低温物体的反应迟钝。强攻产生的噪音和能量爆炸会引来整个巢穴的疯狂反击。”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队友们:“我们需要另一种方法。无声,或者近乎无声。”

“无声?”石头几乎要叫出来,又赶紧压低声音,“萤姐,我们是一群人,不是幽灵!怎么在这么多眼睛底下‘无声’地过去?”

“或许不需要所有人都过去。”黄凌忽然开口,他强忍着脑中的不适,努力将那种模糊的能量感知与视觉观察结合起来。他指向巢穴附着的那块巨大浮空岩的下方,那里阴影最深,几乎漆黑一片,只有零星几只休眠的掠翼蝠倒挂在岩缝里。“看那里,巢穴的正下方,生物基质最薄,岩体本身的结构露了出来。它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巢穴上方和四周,正下方反而是一个盲区。就像风暴眼。”

老金眯起眼,顺着黄凌指的方向仔细观察了片刻,缓缓点头:“小子眼力不错。那下面气流混乱,岩壁陡峭,一般飞行器很难稳定靠近,反而成了它们防御最疏忽的地方。”

“但我们怎么下去?又怎么过去?”另一名队员问道,“我们的浮空艇引擎声音再小,靠近了也是活靶子。”

杨萤再次低头操作终端,调出了几样物品的清单和设计图,那是他们从中转站收集到的部分残留物资和她自己设计尚未组装的装备。“我们有这些:高强度、低摩擦的合成纤维绳索,静音滑轮组,还有……我利用那块小型能量晶核改造的‘短时声波抑制器’原型机。理论上,它可以制造一个持续很短时间的小范围静音场,吸收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声波振动。”

她看向黄凌和老金,眼神闪烁着工程师特有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光芒:“方案是这样的:选择一名体重最轻、动作最敏捷的人,用绳索垂降下去。利用岩壁的阴影和角度作为掩护。在绝对必要时,启动声波抑制器,屏蔽几秒钟内行动可能产生的微小声音,快速通过最危险的地段。目标是到达巢穴另一侧的岩壁,固定好绳索,建立一条空中溜索。其余人再利用滑轮悄无声息地滑过去。”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地集中到了队伍里最瘦小的成员——阿雅身上。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孩一直躲在队伍后面,抱着自己的膝盖,此刻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她瘦弱的肩膀微微缩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但很快被一种坚定的光芒取代。她知道这是唯一的方法。

“我……我可以试试。”阿雅的声音很小,却异常清晰,“我体重轻,而且……我好像能稍微感觉到它们那种‘饿’的感觉……也许能避开最暴躁的群体。”她的话让黄凌心中一动,难道阿雅也对生物的能量有感知?

小主,

老金沉默了几秒,大手重重地拍在阿雅瘦弱的肩膀上,力道控制得恰到好处,既是鼓励也是嘱托:“丫头,这不是试试。只能成功。我们会用所有弩箭和能量枪为你掩护,一旦你暴露,我们会制造最大动静吸引它们,给你创造逃跑的机会。但那样的话……”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每个人都明白,那意味着计划彻底失败,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黄凌走到阿雅面前,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枚微微发热的芯片,犹豫了一下,递给她:“拿着这个。靠近巢穴时,如果它发热或者你感到头晕,就说明附近能量异常活跃,可能隐藏着更多的蝠群,一定要加倍小心。”他不知道这有没有用,但这已是他唯一能提供的、超出常理的帮助。

阿雅看了看芯片,又看了看黄凌,默默接过,紧紧攥在手心里,那微弱的暖意似乎给了她一丝勇气。

准备过程紧张而有序。杨萤快速组装并调试了声波抑制器,它是一个巴掌大的金属圆盘,结构精密。她将其小心地固定在阿雅的腰带上,连接好触发开关。老金和石头则寻找最牢固的岩石固定点,铺设绳索和滑轮。黄凌则持续观测着蝠群的飞行规律,寻找那稍纵即逝的、群体活动相对减缓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