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历史迷雾中的清烈祖

闲话清史 夏中日 1634 字 10天前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这个比父亲更狡黠的对手,知道硬攻宁远不可取,便想拉拢袁崇焕。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派人送信:“若将军肯裂土通好,我愿与明分治天下。”

袁崇焕将信呈给朝廷,熹宗朱批“斩使绝和”。可野史《石匮书后集》记载,袁崇焕竟私藏了回信,与皇太极暗通款曲。甚至有说,他曾派亲信喇嘛去沈阳,与皇太极密谈“以黄河为界,共享太平”。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帝召见袁崇焕,问他平辽之策。袁崇焕夸下海口:“五年可复全辽。”退朝后,给事中许誉卿问他底气何在,他坦言:“不过是安慰皇上罢了。”许誉卿惊道:“皇上英明,岂能欺瞒?”

为稳住皇太极,袁崇焕确实有过议和试探。他在给皇太极的信中写道:“两国相争,生灵涂炭,若能罢兵,实乃苍生之福。”皇太极回信:“只要将军肯助我登基,辽地尽归明有。”这些书信后来成了他“通敌”的罪证。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宁远,从喜峰口入关,直逼北京。袁崇焕率九千关宁铁骑星夜驰援,在北京广渠门外与后金兵血战。他身先士卒,刀劈数名敌兵,盔甲上的血冻成了冰。

可此时流言四起:“袁崇焕引敌入关,要逼皇上议和!”皇太极趁机施反间计,让被俘的太监听到“袁将军与我主有密约”,再故意放他逃回。崇祯帝本就多疑,闻言震怒,召袁崇焕入宫。

十二月初一,袁崇焕刚进紫禁城,就被锦衣卫拿下。他错愕道:“臣何罪之有?”崇祯帝将他的书信摔在地上:“你与皇太极的约定,当朕不知道吗?”袁崇焕大呼冤枉,却被打入诏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磔刑之冤:百姓啖肉的悲怆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袁崇焕被判磔刑,押往刑场。沿途百姓听信传言,以为他是汉奸,纷纷掷瓦砾、吐口水。刽子手将他凌迟处死,百姓竟争相购买他的肉,边吃边骂:“汉奸!该千刀万剐!”

野史《明季北略》记载,袁崇焕临刑前,抬头望天,叹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其声悲怆,闻者落泪。

他的妻子黄氏,是东莞同乡,知书达理,曾多次劝他“功高震主,当早抽身”。袁崇焕死后,黄氏被流放到福建,不久病逝。长子袁兆基,时年十六,被发配充军,途中逃亡,隐姓埋名;次子袁兆塾,年仅十岁,由奶妈带走,流落民间。

袁崇焕的父母早已去世,他曾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盼你们耕读传家,莫入仕途。”可他死后,袁家被抄,祖坟被掘,亲族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