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舆论反转,所谓的“作风问题”成了“报恩佳话”
小会议室的门重新关上,像一道闸门,将那段足以颠覆凤凰市舆论场的电视新闻,与这间密室里的四个人,一同封存起来。
空气里,先前那种由审讯者制造的、冰冷而锐利的压迫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诡异的、混合着尴尬、震撼与荒谬的死寂。
墙上的挂钟“咔哒”一声,秒针跳过一格,声音大得像有人在耳边敲钉子。
市委秘书长李长青感觉自己的喉咙发干,他下意识地想去端茶杯,手伸到一半,才发现自己面前根本没有茶杯。他只能僵硬地把手收回来,放在膝盖上,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看着对面的陈默,那个年轻人依旧坐得笔直,脸上那份从始至终的平静,此刻在李长青看来,已经不再是故作镇定,而是一种运筹帷幄之后的安然。
再看那三位省里来的“钦差”,李长青的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奇异感觉。
为首的中年男人,那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此刻的表情像一块被打翻的调色盘。他想维持住身为调查组长的威严,但嘴角和眼角的肌肉却不受控制地轻微抽动着,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他放在桌面上的手,指关节攥得紧紧的,仿佛想捏碎什么东西,却又无处发力。
他感觉自己像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布下了天罗地网,算准了猎物的所有退路,最后却发现,自己围猎的根本不是一只兔子,而是一头会飞的龙。并且,这条龙刚刚在万众瞩目之下,喷出了一口足以烧掉整片森林的龙息。
那个戴眼镜的女调查员,手中的笔还悬在记录本上方,迟迟没有落下。她那双透过镜片看过无数卷宗、审过无数干部的眼睛里,此刻满是茫然。记录?该怎么记录?难道要写“被调查人陈默,疑似通过电视新闻,对调查组进行了降维打击”?这太荒唐了。
而那个最年轻、眼神最锐利的调查员,他看着陈默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和怀疑,变成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探究。他似乎想把陈默从里到外看个通透,想搞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换个问题。”
中年男人的声音再次响起,沙哑,干涩,像被砂纸打磨过。他试图让自己的语气恢复平稳,但那份力不从心,连李长青都听得清清楚楚。
“活生生的证人”那五个字,他再也说不出口了。
现在把那个所谓的“证人”拎出来,还有什么意义?让一个不知道被王启年用什么手段收买或者胁迫的小角色,去指控一个刚刚为本省拉来三亿欧元投资、被省领导公开赞誉的女企业家的“恩人”?
那不是调查,那是自取其辱。
他甚至能想象到,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第二天省纪委内部的简报上会怎么写:凤凰市调查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政治敏感性不足,险些破坏我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造成恶劣国际影响。
想到这里,他后背的冷汗“唰”地一下就冒出来了。
“秦雪女士的这次新闻发布会……”中年男人斟酌着用词,每一个字都说得异常艰难,“你,事先知情吗?”
这是一个试探,也是一个台阶。如果陈默承认知情,那说明这一切都是他策划的,性质就变成了“对抗组织调查”;如果他说不知情,那正好可以把这件事从调查中剥离出去,当成一个意外。
陈默迎着他的目光,神情坦然:“领导,从昨天下午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各位的视线之内,连手机都没有碰过。天鸿集团的商业运作,我一个政研室的科长,既无权,也无力干涉。”
一句话,把皮球踢得干干净净。
我人在这里,被你们看着,怎么“事先知情”?怎么“策划”?
中年男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根本不接招,只是用一种无可辩驳的事实,让他所有的后续问题都失去了根基。
小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而此时此刻,市委大院的各个角落,舆论的风向,正以一种近乎于“报复性反弹”的速度,发生着一百八十度的逆转。
“听说了吗?省台新闻!天鸿集团跟世界五百强合作了!三亿欧元!”
“我看了!秦总在发布会上,亲口感谢陈默了!说他是恩人,是最好的朋友!”
“我的天!刚才不是还说他因为作风问题被调查吗?这……这叫作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