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隋末余波,民生渐稳

安置好妇人母子,叶法善立刻去找玄阳子。玄阳子正在翻看道馆的账目,见他进来,便放下账本:“看你神色匆匆,可是出了什么事?”

叶法善将妇人的遭遇说了一遍,末了叹道:“师父,像这样的难民还有不少,光靠道馆的积蓄救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缺的不只是一口吃的,更是一个能安身立命的营生。”

玄阳子点点头,眉头微蹙:“你说得对。道馆的粮仓还能支撑些时日,但救济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让他们真正安定下来,必须让他们能自己挣到饭吃。只是如今县城里的生意刚有起色,商铺作坊本就用工有限,怕是不好安排。”

“弟子想去试试。”叶法善眼中透着一股韧劲,“县城里的几家布庄、药铺和我们道馆素有往来,我去跟他们说说,看能不能让他们收留几个手脚麻利的难民帮忙。若是他们有顾虑,我可以为他们画些招财符、平安符,就当是道馆替难民们谢他们的情分。”

玄阳子看着他,眼中露出赞许:“好,你去吧。记住,不必强求,能帮一个是一个。”

接下来的几日,叶法善一处理完道馆的事,就往县城里跑。他先去找了与道馆交情最深的“胡记布庄”的胡掌柜。胡掌柜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听叶法善说明来意,起初有些犹豫:“不是我不肯帮忙,实在是布庄现在生意一般,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掌柜,”叶法善诚恳地说,“我知道您有难处。那些难民里有几个妇人,针线活做得好,您可以让她们帮忙缝补衣裳、整理布料,工钱不用太高,能让她们糊口就行。若是您信得过我,我为布庄画几道招财符,保您生意兴隆。”

胡掌柜看着叶法善,又想起前几日自家铺子的账目确实有些冷清,便点了点头:“也罢,看在叶道长的面子上,我收下两个妇人试试,先做一个月看看。”

有了胡记布庄的先例,叶法善又去了“回春堂”药铺。药铺的李掌柜正缺个帮忙炮制药材、打扫卫生的杂役,听叶法善说有个逃难来的老汉曾在药铺当过学徒,立刻就答应收留他。

他又去了几家酒楼、杂货铺,有的婉言拒绝,有的犹豫再三后答应先收留一人试试。就这样跑了三天,竟为七个难民找到了营生:两个妇人去了布庄,一个老汉去了药铺,两个年轻些的汉子被酒楼雇去挑水劈柴,还有两个会木工的,被家具铺的掌柜收了当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