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凤雏归巢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347 字 5天前

---

交州的春日,瘴疠之气稍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百废待兴的蓬勃与庞统雷厉风行整顿后留下的肃然。历时数月,这位凤雏先生终于将交州七郡的叛乱余烬彻底扑灭,吏治初步清明,通往荆南和建业的道路、驿站也恢复了畅通。在留赞及新任交州别驾的再三保证下,庞统将后续安抚与开发事宜交托妥当,终于踏上了返回建业的归途。

船队沿郁水、漓水北上,过灵渠,入湘水,一路所见,虽仍有战火遗留的疮痍,但田野间已有农夫劳作,市集渐复人气,这让庞统紧绷了数月的心神稍稍放松。他站在船头,羽扇轻摇,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两岸山川地势,脑中不断推演着天下格局与江东的应对之策。

船至巴陵,即将转入大江直下建业,一名信使乘快船追上,送来了陈暮的密信。信中详细告知了关羽已安然归蜀、曹魏加强封锁骚扰、以及建业近期军政要务。

庞统阅毕,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云长归蜀,主公此举,可谓神来之笔,虽暂失利器,然赢得道义,缓和西线,更显我江东气度。只是…曹丕、司马懿,果然不肯甘休。”他收起书信,望着浩荡东去的江水,眼神变得深邃,“‘惊蛰’未止,风雨更急。是时候回去,为主公筹划下一局了。”

船速加快,顺流而下,建业那熟悉的轮廓,已遥遥在望。

镇南将军府内,陈暮亲自为风尘仆仆的庞统设宴洗尘。席间仅有徐庶作陪,气氛亲切而凝重。

“士元辛苦了!交州能迅速平定,你居功至伟!”陈暮举杯,言辞恳切。

庞统举杯还礼,一饮而尽,笑道:“为主公分忧,统分内之事。交州底子不差,假以时日,必成我江东粮仓钱库。只是,统在路上听闻,北边似乎不太平?”

徐庶接过话头,将近期曹魏在经济、军事、间谍层面的步步紧逼,以及江东的应对措施,详细向庞统介绍了一遍。

陈暮叹道:“云长一走,曹魏便以为我江东可欺,攻势愈发凌厉。如今之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士元归来,正好为我等参详下一步方略。”

庞统放下酒杯,小眼睛中精光闪烁,沉吟片刻,方缓缓道:“主公,元直,曹魏此乃‘困兽’之策。其势大,然摊子也大,北有鲜卑匈奴之忧,西有刘备牵制,内部世家林立,曹丕篡位,人心未附。其之所以对我江东采取此等全方位挤压,正说明其急于求成,欲在我江东未成真正心腹大患之前,竭力削弱,甚至一举击垮。”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划过长江沿线:“故而,其战略核心,便是一个‘耗’字。耗我财力,耗我兵力,耗我民心。待我疲敝不堪,内部生变,便可趁虚而入。”

“那我等当如何破局?”陈暮目光灼灼。

“破局之道,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庞统羽扇点向地图,“其一,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陷入全面被动防御。需开辟新的‘战场’,转移压力,甚至争取主动。”

“新的战场?”徐庶若有所思。

“海上!”庞统斩钉截铁,“臧霸在广陵,看似咄咄逼人,然其水军实力,远不及我江东根基深厚。霍峻、朱桓前期袭扰,已见成效。如今,当加大投入!主公可下令,扩建海船,增加‘靖海营’与‘猎鲨’兵力,不仅防御,更要主动出击,扩大袭扰范围,北可至青州、辽东,南可至交州以远!劫其商船,焚其港口,断其海盐之利!让曹魏漫长的海岸线,处处烽烟!此乃攻其必救,迫其分兵!”

陈暮与徐庶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亮光。此计大胆,但确实抓住了曹魏的一个薄弱环节。

“其二,”庞统继续道,“经济封锁,彼来我往。他禁我江北贸易,我便大力发展海贸,开拓南洋、夷州(台湾)乃至更远航线。交州平定,南方商路已通。可鼓励大族商贾,组建船队,官府提供保护,抽取商税。同时,在荆南、江东大力推广新式农具,兴修水利,提高亩产,广积粮草。他欲困死我,我偏要活得更好!”

“其三,内部肃奸与凝聚人心,双管齐下。‘惊蛰’毒计,防不胜防,然其根在于人心浮动。主公可借云长将军归蜀之事大做文章,宣扬我江东重信守义,善待功臣。同时,明察暗访,对于确有通敌实证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对于摇摆观望者,施以恩义,拉拢安抚。务必使内部铁板一块,令曹魏无隙可乘。”

庞统一番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具体措施。

陈暮抚掌赞叹:“士元之言,真乃拨云见日!便依此策!元直,即刻拟令:擢升霍峻为靖海将军,朱桓为副,加大海上袭扰力度,所需钱粮船舰,优先拨付!鼓励海贸之事,由你亲自督办!内部肃奸与人心凝聚,士元,你熟悉暗卫,此事还需你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