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雪泥鸿爪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818 字 13天前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噼啪作响。郭嘉眼中闪过一丝激赏,程昱抚须沉吟,曹操则目光灼灼地盯着地图上陈暮所指的位置,仿佛在推演着整个计划的细节。

“风险不小,”良久,曹操缓缓开口,“然……若成,可定北疆!奉孝,你以为如何?”

郭嘉勉力直起身子:“明远此计,险中求胜,正合兵法奇正相佐之道。嘉以为,可行!然统兵之将,需智勇兼备,沉稳果决。”

曹操点头,目光扫过程昱,最终落在陈暮身上:“明远,此计既由你提出,细节筹划,便由你与文则(于禁字)、文远(张辽字)共同拟定。务必周密,万无一失!”

“暮,领命!”陈暮肃然躬身,心中既感责任重大,也有一股参与塑造历史的激荡。

就在陈暮全力投入“引蛇出洞”计划的细节筹划时,另一条隐秘的线索,悄然浮出水面。

负责监控沮鹄一伙的暗哨回报,沮鹄等人近日活动频繁,似乎在暗中搜集军械,并与城内某些商号有不同寻常的往来。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商号背后,隐约指向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甄宓。

小主,

甄宓,已故袁熙之妻,中山无极人,以美貌与才德闻名河北。袁熙败逃后,她并未随行,而是留在了邺城家中。曹操入城后,因其家世与名声,并未为难,只是令其深居简出。

沮鹄等人与甄家有所牵连?是巧合,还是别有内情?陈暮立刻警觉起来。他深知,在政治斗争中,从无巧合可言。他下令加大对沮鹄和甄家相关人员的监控力度,同时调阅所有与甄家有关的文书档案。

翻阅故纸堆是枯燥的,却往往能发现被忽略的细节。在一卷关于袁绍时期赏赐功勋的旧档中,陈暮发现了一条不起眼的记录:建安四年,袁绍曾将一批来自西域的珍宝赏赐给几位核心谋士,其中就有沮授,而赏赐名录中,赫然有一对“明月珰”,后被沮授转赠其女。而几乎在同一时期,亦有记录显示,袁熙曾向甄家下聘,聘礼中亦有一对形制相似的“明月珰”。

同样的珍宝,在不同时间,出现在沮家和甄家?这仅仅是审美趣味的相似,还是暗示着沮授与甄家,在袁绍时代就存在着超越寻常的密切关系?沮鹄如今的活动,是否与留守邺城的甄宓有关?他们是在为逃亡的袁熙传递消息,还是在筹划别的什么?

线索如同雪地上的足迹,纷乱而模糊,却指向一个可能隐藏在深闺帷幕后的秘密网络。陈暮感到,一张比应对乌桓更加隐秘、更加错综复杂的网,正在冰封的邺城之下悄然编织。

为了弄清真相,陈暮决定冒险一试。在一个风雪稍歇的夜晚,他仅带两名贴身护卫,悄然来到了甄府门外。

甄府门庭冷落,朱漆大门上的铜环覆着薄雪。通报之后,良久,侧门才悄然开启,一名老仆引着陈暮入内。府内庭院深深,积雪无人打扫,更显凄清。唯有中堂一点灯火,在寒风中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