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八面玲珑

要知道考生一旦中举,以后是要入朝为官的。

如果某考生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与考官的想法相左,代表他以后做官的理念会和清流集团相反,录取了他那还了得?

以后岂不是成了自己的政敌?

所以考官绝对不会录取这样的考生,给自己、给清流集团找麻烦。

只有顺着考官的思路走,表明自己以后会和他站在同一阵线,和清流集团是友非敌,才是正确的选择。

比如说眼前这道题吧。

明面上考的是如何平衡维新和守旧的争论,实际上是在考考生的思想觉悟。

维新变革会触犯士绅阶层的利益,而那些考官基本上都是士绅阶层。

作为聪明人,该在文章中偏向抨击维新派的乱来,还是偏向抨击反对者的守旧?

答案一目了然。

苏文大胆猜测,现场必定有无数考生满怀热血,在文章中表达大力支持维新的态度。并引经据典说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陛下应该大胆革新,与民养息之类的想法。

然后高谈阔论,大谈自己如何平衡守旧和革新的方法。

这样的考生无一例外,全部都会落榜。

“方法论不重要,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想明白这个关键之后,苏文迅速下笔。

第一段他在文章中肯定了维新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毕竟这两句是《诗经》里面的句子,后来在《大学》里被两次引用,原则上是不能反对的。

接下来他笔锋一转,专门抨击那些维新派,说他们看不清局势,好大喜功倒行逆施,不但苦了百姓,还害得朝廷遭受了损失。

接着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革新是对的但必须慢慢来。

“这个慢慢来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既维护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又立住了支持维新的牌坊,完美的契合了考官的心理预期。”

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苏文又在文章里面加了点有爆点的句子。

于是,一篇洋洋洒洒五百字的好文章就这么写成了。

当然,这样的文章只能应付秋闱和会试,当不了状元。状元是皇帝钦点的,所以在殿试的时候,聪明的考生又会换一副面孔,把屁股歪向皇帝。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