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破雒阳乾云得玺

却说吕布不敌三英,狼狈逃走。盟军见状立刻追杀。吕布闯回关内后,董卓下令反击,关上矢石如雨,盟军兵马难以前进,只得退回。

夕阳的余晖将联军大营染上一层暖金色,与战场上尚未散尽的硝烟混合,形成一种奇特的胜利光景。营中早已不复日前的肃杀,取而代之的是震天的欢呼与喧嚣。

中军大帐内,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袁绍作为盟主,下令大摆宴席,既是庆功,也是为今日最大的功臣——刘关张三人接风洗尘,同时更是为前日已立奇功的简宇再次彰功。

帐内,几盏明灯将一切照得亮如白昼。各路诸侯依序而坐,每人面前的案几上都已摆满了美酒佳肴,烤肉的香气与酒香混合,弥漫在整个空间。

袁绍高坐主位,满面红光,意气风发,他频频举杯,声音洪亮:“诸公!今日之战,实乃讨董以来第一大捷!刘关张三位英雄,真乃世之虎将!与简将军皆是我联军栋梁!来,我等共饮此杯,为三位英雄贺!为简宇将军贺!为我联军大胜贺!”

“贺!”

帐内诸侯、将领齐声应和,声震屋瓦,纷纷举杯一饮而尽。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被安排在仅次于袁绍、曹操等核心诸侯的上首位置。简宇的座位与刘关张相距不远。他端着酒杯,面带微笑,看着这喧闹的场面。

他的目光尤其多在刘备身上停留。此时的刘备,虽因今日之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尊重,但仍能保持那份沉稳与谦卑,这心性让简宇暗暗点头。他主动举杯向刘备示意,刘备立刻回敬,两人虽未多言,但英雄相惜的意味已在杯酒间流转。

整个联军大营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篝火点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与远处虎牢关上死寂般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联军大营的欢腾截然相反,虎牢关却笼罩在一片压抑得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

董卓府内,虽灯火通明,陈设华丽,却感不到丝毫暖意。沉重的阴影在角落里蔓延,仿佛预示着不祥。董卓肥胖的身躯深陷在铺着虎皮的巨大坐榻中,他脱去戎装,只着一件宽松的暗紫色锦袍,但袍子的褶皱似乎都透着一股烦躁。

他面前案几上的酒菜几乎未动,一张胖脸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阴晴不定,原本因酒色而泛红的面皮,此刻却是一种晦暗的酱紫色。他一只手无意识地摩挲着一个金杯,另一只手的手指则焦躁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败绩传来时那股几乎要喷发的怒火,此刻被强行压了下去,转化成一种更深沉、更危险的烦闷和猜疑。他损失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士兵,更是西凉军不可战胜的威名。

李儒静立在一旁,眉头紧锁,绝计扇也收拢着握在手中,不再轻摇。他看着董卓的神色,心中飞速盘算着如何安抚,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就在这时,门外侍卫高声通报:“吕将军到!”

话音未落,吕布已出现在门口。他已换下那身破损的战袍,穿了一身干净的黑色劲装,但头发依旧有些散乱,脸上那种冰封般的冷厉和挫败感丝毫未减,甚至比前日更甚。他大步走入厅内,在距离董卓坐榻十余步的地方停下,一言不发,直接单膝跪地,抱拳低头,动作僵硬得如同石雕。

他沉声道:“布……作战不力,连番败绩,有负相国重托,特来请罪!” 他的声音沙哑低沉,蕴含着极大的屈辱和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决绝。他预想着雷霆之怒,甚至更坏的结果。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轻微的噼啪声和董卓粗重的呼吸声。

李儒见状,立刻向董卓使了个眼色,轻轻摇头。

董卓肥脸上,肌肉抽搐了几下。他盯着跪在地上的吕布,那个接连让他失望的义子。一股邪火直冲顶门,他几乎要抓起酒爵砸过去。但李儒之前的分析和眼前严峻的形势,让他硬生生忍住了。

沉默,令人难堪的沉默持续了半晌。

终于,董卓重重地、仿佛极其艰难地吐出一口浊气,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他脸上强行挤出一个极其难看、堪称扭曲的笑容,声音也刻意放得柔和了些,但这柔和底下,是压抑不住的疲惫和烦躁:“奉先我儿……这是做甚?快起!”

他并没动,只是抬手示意,继续说道:“胜败兵家常事,何罪之有?关东群鼠狡诈,以多欺少,非战之罪也!我儿连日苦战,辛苦了!”

这番话说完,吕布跪在地上的身体微微一震,似乎没料到会是这般反应。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诧异和疑惑,但更多的依旧是化不开的冰冷和戒备。他并不相信董卓真的毫不怪罪,这反常的宽容反而让他更不安。

李儒适时上前,亲自弯腰虚扶吕布,低声道:“将军,相国体恤你辛劳,切莫自责。当务之急,是养精蓄锐,共商破敌之策。”

吕布站起身,但仍微微低着头,闷声道:“多谢义父……不罪之恩。”

小主,

董卓看着吕布,心里烦闷更甚,挥了挥手,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和疲惫:“好了好了,下去好生歇着吧!”

“末将告退!”吕布再次抱拳,然后转身,大步离去。他的背影在灯火下拉得很长,依旧挺拔,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孤寂。

直到吕布消失在门外,董卓才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盘乱响,脸上的宽厚瞬间被暴戾取代,低吼道:“文优!连败两阵!损我军威!敌寇气势正盛,如之奈何!”

李儒手中绝计扇轻敲掌心,眼中闪烁着冷静而狡黠的光芒。他微微躬身,声音低沉而清晰:“相国勿忧。儒观关外联军,虽号称十数路,人马众多,然则各怀异心,乌合之众耳。其军势虽盛,然能征善战、对相国成威胁者,不过两人而已。”

“哦?哪两人?”董卓身体前倾,胖脸上露出关注的神色。

“其一,便是单骑连败吕布的简宇。此人身手不凡,用兵亦有章法,乃心腹大患。其二,乃是孙坚,此人素有勇烈之名,用兵凶悍,乃江东猛虎,不可不防。”李儒缓缓道来,语气肯定。

董卓眉头紧锁:“简宇……孙坚……确是劲敌!然如之奈何?难道坐视他们攻城?”

李儒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相国,强攻不易,何不智取?联军之弊,在于互不统属,猜忌丛生。我有一计,名曰离间,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凑近几步,声音压得更低:“相国可遣心腹使者,密见简宇、孙坚。对简宇,便言相国赏识其才,愿结秦晋之好,将渭阳君董白小姐许配于他。对孙坚,则言愿将相国之女许配给孙坚之子,结为姻亲。若他二人应允,得其相助,则联军自溃。即便不应……”

李儒眼中寒光一闪:“只要使者踏入他二人营帐,此事便难以完全保密。其他诸侯,如袁术之辈,本就心胸狭隘,闻此消息,岂能不起疑心?届时,盟军内部猜忌顿生,不攻自破矣!”

董卓听着, 皱起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妙!妙啊!文优此计,甚合咱家之意!让关东鼠辈狗咬狗!只是……派何人去为宜?”

李儒略一沉吟:“简宇处,可遣张绣前往。张绣与简宇有同门之谊,由他出面,不易引人怀疑,也好说话。孙坚处,可派李傕前去,李将军沉稳,可当此任。”

“好!就依你之计!”董卓一拍大腿,当即下令召见张绣、李傕,面授机宜。

夜深人静,联军大营一片沉寂。简宇的中军大帐内,却仍亮着灯火。简宇并未安寝,而是端坐案前,就着明亮的烛火,仔细研读着一卷摊开的兵法。他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手指偶尔在竹简上划过,思考着布阵御敌之道。轩辕剑静静地横放在案边,在烛光下流转着温润而深沉的光泽。

忽然,帐外传来亲兵压低的声音:“启禀将军,营外有人,自称主公故人,欲求一见。”

简宇从兵书上抬起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如此深夜,何人来访?且是故人?他沉声问道:“可曾通报名姓?”

“来人只说是北地故人,姓张。”

“姓张?北地?”简宇心中一动,一个身影浮现脑海。他沉吟片刻,放下竹简,右手自然而然地按在了轩辕剑的剑柄上,并非出于警惕,更像是一种习惯。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沉声道:“请他进来……不,我亲自去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