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安装支架,老张头指着图纸说,能更好地固定模具,减少晃动。

很好!王超由衷地称赞,这个改进如果成功,要给各位记一功。

一周后,工人管理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这次的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

我建议在车间里设个建议箱,小李提议,工人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下来投进去。

这个主意好,老张头点头,我以前在地区玻璃厂学习时见过,效果不错。

还有,另一个工人接着说,能不能每个月评选一次生产标兵?给点奖励,大家干活更有劲。

王超把这些建议都记下来:这些都是好主意,我们可以逐步实施。

一个月试行期结束后的总结会上,马清波拿着报表,脸上带着笑容:这个月,次品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八。更重要的是,工人们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六条被采纳实施。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张头站起来,有些激动地说: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这是在胡闹。但这一个月下来,我算是明白了,工人们不是不会管,而是缺个机会。

小李也站起来:谢谢厂里给我们这个机会。现在我每天上班都特别有劲,因为知道自己的意见有人听,自己的努力有人看得到。

王超看着会场上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会后,马清波把王超叫到办公室:王副厂长,你这个建议确实很好。不过...

您说。

要注意掌握分寸,马清波语重心长地说,既要让工人当家做主,又要保证生产的正常秩序。

我明白。王超点头,我们会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傍晚,王超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夕阳的余晖洒在厂区的烟囱上,车间的灯光次第亮起。他想起这一个月来的变化,心里充满感慨。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让工人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更是对每个人的尊重和信任。虽然前路还会有很多挑战,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回到家,王超把今天的事情说给家人听。王建国听后,沉思良久:你这个想法很好。但要记住,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稳扎稳打。

爸,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握好分寸。

夜深了,王超躺在床上,回想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从工人们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再到现在的初见成效,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窗外月色明亮,王超在心里默默规划着下一步的工作。要让工人真正当家做主,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想着想着,他渐渐进入梦乡。在梦里,他看见玻璃厂的工人们个个精神饱满,车间里机器欢快地运转,一个个精美的玻璃瓶从生产线上下来,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

第一百八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