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生产设备的困境

第一百二十一章:生产设备的困境

新式烘烤设备投入使用后,生产成本确实降下来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天一早,王超刚走进车间,就看见张保国和何师傅正围在设备前争论着什么。

“这样下去不行,”何师傅指着刚出炉的一批小鱼仔,“这一批颜色太深,都快糊了,上一批又太浅,根本不够酥脆。”

张保国擦着额头的汗:“我已经尽量控制温度了,但每层的温差就是调不准。”

王超走近一看,托盘里的小鱼仔确实参差不齐,有的色泽金黄诱人,有的却已经发黑。他随手拿起一条颜色过深的小鱼仔,一掰就碎,明显是烤过头了。

“今天的废品率有多少?”王超问道。

“至少三成。”何师傅叹了口气,“这样下去,省下来的油钱全赔在废料上了。”

王超沉默地看着设备。这台由他们自行改造的“空气炸锅”虽然理念先进,但毕竟是用现有材料拼凑出来的,精度远远不够。

“先把这批次停了吧。”王超做出决定,“我们得想个更好的办法。”

回到办公室,王超召集技术小组开会。张保国带着几个技术员,何师傅也坐在一旁。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温度控制不准。”张保国先开口,“发热管是旧设备上拆下来的,功率不稳定。风扇也是东拼西凑的,风力时大时小。”

何师傅补充道:“从食品加工的角度看,火候对口感影响太大了。小鱼仔个头小,多烤半分钟就老了,少烤半分钟又不够酥。”

王超沉思片刻,问道:“能不能在每层都加装温度计?”

“可以试试,”张保国点头,“但温度计只能显示温度,不能自动调节。还是要靠人工盯着,一不留神就出问题。”

“那就先加温度计,至少能让操作工有个参考。”王超说,“同时我们要想办法改进发热系统。”

接下来的几天,车间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张保国带人在每层都安装了温度计,还改进了导流板,让热风循环更均匀。何师傅则根据各层的温度特点,重新制定了不同楼层的加工时间表。

改造完成后,效果有所改善,但废品率仍然居高不下。王超算了一笔账:虽然用油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但高达两成的废品率几乎把节省的成本全抵消了。

这天晚上,王超留在车间里,亲自观察设备的运行。他看着工人们手忙脚乱地调节各层的温度,还要严格计时,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

“厂长,这样太费人工了。”一个老工人向他诉苦,“一个人要看五层,根本盯不过来。”

王超点点头。他意识到,光有好的想法还不够,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制造工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实现精准温控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