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加工组,工人们一片欢腾,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王超亲自参与了新场地的勘察,旧粮站仓库虽然破旧,但主体结构完好,只是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和杂物,墙角能看到蜘蛛网和鼠类活动的痕迹。他立刻意识到卫生是首要问题。食品生产,卫生是底线,绝不能含糊。

必须先彻底清理,达到卫生标准后才能搬迁。王超对马主任和老吴强调。

在搬迁之前,王超组织所有工人,并临时请了些街坊帮忙,对新场地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卫生攻坚战。扫帚、铁锹齐上阵,清除积年尘垢和垃圾;用石灰水混合着街道找来的少量杀虫剂,仔细喷洒墙角、地面和梁柱,进行初步的防虫防鼠处理;所有的窗户都被打开通风,破损的玻璃请人修补好;地面不平处用沙土填平。

王超特别强调,任何角落都不能放过,尤其是未来存放米浆和成品的地方,必须达到手摸无尘的标准。他还让张保国带着人,检查并堵塞了所有发现的鼠洞,在仓库外围关键位置投放了街道找来的简易捕鼠夹和鼠药(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原本破旧脏乱的旧仓库焕然一新,虽然依旧简陋,但干净、整洁、通风,基本达到了食品加工的环境要求。直到这时,王超才开始规划功能分区:原料存放区、米浆接收与暂存区(特别注意了排水和清洁)、生产作业区、成品存放区以及宽敞的晾晒场。

搬迁工作这才有条不紊地展开。那些报名磨米浆的家庭,也接到了通知,很快就可以开始领米试磨。

站在焕然一新的旧粮站仓库前,王超心中感慨。一次原料危机,反而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生产组织模式,并推动加工组迈上了规模化和正规化的新台阶。这不仅仅是场地的扩大,更是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的一次升级。

他相信,依靠这种核心加工+群众外包的模式,加上更优越、更规范的生产条件,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不仅能稳稳拿下机械厂的订单,未来还有能力承接更多、更大的业务。而他播撒下的技术火种管理火种,也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发光发热。

第六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