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三成制磨利刃,潜龙在渊待石油

第三十三章:三三成制磨利刃,潜龙在渊待石油

云蒙山的秋雾里,藏着细碎的枪声。三个战士呈品字形趴在草坡上,中间的射手扣动扳机,56式步枪的枪声脆生,百米外的陶罐应声而碎;左侧的掷弹手顺势滚出两米,手榴弹在空中划了道弧线,精准落在“敌堡”(草捆堆的)窗口;右侧的机枪手架着勃朗宁,手指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压制可能出现的“援兵”。

“漂亮!”李明远站在坡顶,用望远镜看着这组动作,“这才是三三制的精髓——分工不分家,一人动,两人应,哪怕少了一个,剩下的俩照样能打!”

赵大山在旁边记着秒表,咧嘴笑道:“从接敌到‘歼敌’,一分二十秒,比上周快了十五秒。就是新兵还差点火候,刚才那机枪手换弹匣慢了半拍,真在战场上,够鬼子打三个点射了。”

“慢就多练。”李明远放下望远镜,指着远处的密林,“将来去鲁省,那边的坟头地、枣树林比这复杂十倍,鬼子躲在坟包里放冷枪,没这利索劲儿,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提到鲁省,赵大山挠了挠头:“旅座,咱费劲巴力往那边派游击队,到底图啥?那边既没太原兵工厂的设备,也没正太线的铁路,除了麦子多,看不出啥好。”

李明远没直接回答,只是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纸,上面是他凭着记忆画的鲁省地图,在东营一带圈了个红圈,旁边写着“潜龙”二字。“赵大山,你说这世上最金贵的东西是啥?”

“盘尼西林?加兰德步枪?”赵大山猜了几个,都被李明远摇头否了。

“是石油。”李明远的指尖重重按在红圈上,“汽车要喝它,坦克要喝它,飞机离了它就是堆铁壳子。小鬼子为啥发疯似的往东南亚跑?因为他们国内没这玩意儿,又认定咱中国是‘贫油国’,找了几十年都没找着像样的油田。”

他忽然笑了,眼里闪着光:“可他们不知道,鲁省的地下,就藏着一条‘油龙’。咱现在派去的人,不是去打仗的,是去给这条龙‘看风水’的——摸清楚那片的地形、水脉、村子分布,等将来时机到了,咱就把这龙唤醒,让它给咱的工厂、坦克、飞机供‘血’!”

这正是李明远作为穿越者的底气——历史上,胜利油田的发现颠覆了“中国贫油论”,而现在,这片沉睡的宝藏还藏在鲁省的盐碱地下,连日本人自己都没意识到脚下踩着金山。他们的勘探队早年在鲁省打了几口井,见没出油就撤了,转而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的婆罗洲油田。

“所以这事得瞒着。”李明远对即将出发的游击队员们训话,“你们去了鲁省,就说咱是找粮食、探商路的,绝不能提‘石油’二字。日本人要是知道那地下有油,别说东南亚,怕是拼了命也要把鲁省啃下来。”

这次带队的还是王鲁生,只是队伍缩成了五人——人少才不容易引人注意。他们扮成收棉花的商贩,推着独轮车,车里装着棉花籽,底下却藏着罗盘、卷尺和李明远画的简易地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