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吴教授笔记与金属球的踪迹

虽然晚了一步,但这条线索至关重要。它证实了斗篷人确实在系统地收集与“嗔恚”相关的邪物,并且对吴教授的研究了如指掌。这个金属球,被称为“邪瞳”或“怨核”,听起来就是一件极其邪恶的魔道法器,斗篷人要用它来做什么?

我们向苏婉清和她导师道谢后,匆匆返回“第七观测站”,将这一重要发现汇报给秦墨和李教授。

“邪瞳……怨核……”李教授在数据库中快速检索相关关键词,眉头紧锁,“在一些残存的密宗邪法典籍和西南巫蛊传说中,确有提及类似器物,通常是以极端残忍的方式炼制而成,能够吸收、储存并放大世间极致的怨恨、痛苦等负面情绪,是施展某些诅咒或邪恶仪式的核心媒介。”

他调出一些模糊的古籍扫描图,上面的图案和描述与吴教授笔记中的记载有几分相似。“如果这个金属球真是此类邪物,那么斗篷人夺取它,目的很可能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而是……要将其作为某种‘钥匙’、‘催化剂’或者……‘祭品’!”

“祭品?”我心里一紧。

“结合他在寒山寺地宫进行的邪阵仪式,以及试图逆转‘三才封魔阵’的行为,”陈骏脸色凝重地分析,“他可能需要一件蕴含极致负面能量的强大邪器,作为引子或动力源,来冲击甚至污染由佛门愿力构筑的封印!”

这个推测让指挥中心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如果让对方得逞,古魔“嗔恚”提前苏醒或者封印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尽快搞清楚斗篷人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以及他现在可能藏身何处!”秦墨斩钉截铁,“李教授,集中所有计算资源,分析金属球的能量特性,尝试逆向推演它可能被用于何种仪式,以及进行此类仪式所需的环境条件!陈顾问,你们继续梳理吴教授的所有研究脉络和人际关系,看看能否找到斗篷人身份或其同党的蛛丝马迹!”

任务再次升级,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寻找斗篷人的踪迹和计划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投入了更加紧张的工作。李教授团队日夜不停地构建能量模型,模拟各种可能。陈骏和小雅则通过各种渠道,试图还原吴守仁教授生前的交际圈和研究轨迹,寻找任何可能与斗篷人相关的线索。我则继续强化训练,同时更加努力地与转经筒沟通,希望能从慧觉留下的信息中,找到关于类似“邪瞳”器物或破解之法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