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真人听完楚逸辰的一番话后,震惊的看着楚逸辰,她没有想到楚逸辰如此年纪,却有这样的见解。
心中对楚逸辰又重视了几分,原先她想和楚逸辰单独谈谈,只是因为她看不透楚逸辰的命数。
而今听到楚逸辰对道家的看法,她对楚逸辰的睿智十分钦佩,楚逸辰的这番话,让她对道家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于是便打算继续和楚逸辰讨教一番,于是便对楚逸辰说道:“想不到楚居士如此年纪,便有如此见解,真是让贫道钦佩。”
楚逸辰笑了笑:“真人谬赞了。晚辈不过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读过几本书,有些不过是妄言罢了。”
普贤真人连忙道:“楚居士不必自谦,楚居士命格奇特,似有龙云之气却隐而不发,似有杀伐之相却藏着仁心,这般矛盾的命数,贫道生平仅见。
而且楚居士还是个大智慧之人,将来必定会名扬天下的。”
楚逸辰道:“晚辈不懂什么命数,只知人行于世,当顺势而为,亦当逆势而争。所谓命数,或许不过是弱者的托词,强者的枷锁罢了。”
“哦?” 普贤真人挑眉,眼中闪过兴味,“小居士对命数竟有这般见解?那依你之见,道家所言‘顺应天命’,莫非也是虚妄?”
“晚辈不敢妄议道家真言。” 楚逸辰欠身道,“只是晚辈以为,‘道’并非一成不变的天规,而是流动的活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 这便是道。
它在蝼蚁中,在稊稗中,在瓦甓中,在屎溺中,从来不在固定的命数里。”
普贤真人听后,眼神一亮,不断回味着楚逸辰的话,思索了半天,随后问道:“那不知楚居士是如何看待道的?”
楚逸辰听后,略一思索,想起前世读过的《道德经》,缓缓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能说出口的道,早已不是永恒的道;能命名的名,早已不是恒定的名。所谓天命,若是能被算透,那便不是真正的天命了。
道本为当世之本源,日月交替、四季轮回、万物生灭,皆遵循自然,不刻意、不强为,顺应自然本性才能与 “道” 合一。
所谓大道三千,但万变不离其宗,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