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内援外援

省长亲自修改推荐专家名单,这无疑是巨大的支持!林万骁心中大喜,连忙记下。

又聊了几句,顾沉舟看似随意地问:“你和夏部长的女儿现在处的怎么样了?”

林万骁老实回答:“省长,我们正在交往。” 顾沉舟点点头,没再多说,但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好好干。个人问题也要处理好。”

林万骁明白这话里的分量:“是,我一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林万骁识趣地起身告辞。顾沉舟把他送到门口,临别时又说了一句:“申报材料准备好后,可以先送一份过来我看看。” 这就是明确表示支持了!林万骁强压激动,郑重道谢后离开。

回到开发区,林万骁立刻根据顾沉舟的指示调整了专家名单,并以管委会名义正式发出邀请。

几天后,一场高规格的“青川经开区升级发展专家咨询会”在开发区新布置的会议室召开。被邀请的专家学者、老领导济济一堂。林万骁亲自主持,班子成员全部参加,认真记录。

专家们果然不负所望,看问题的角度既高远又犀利。 有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产业规划中的不足:“不能只看眼前这几个企业,要思考你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在哪里?” 有的对申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这个地方的数据支撑不够有力,应该补充一个对比分析图。”“这个提法不够精准,容易引起歧义,建议改成…” 那位退休老厅长则分享了很多评审过程中的“潜规则”和注意事项:“答辩环节很重要,专家可能会问哪些问题,你们要提前模拟准备…” 那位年轻教授则对开发区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创新生态提出了很多前沿建议。

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很多班子成员之前没想到的问题被点出,很多思路被打开。咨询会从上午开到下午,气氛热烈。

林万骁全程认真聆听,不时提问请教。会后,他立刻要求“创升办”根据专家意见,连夜修改完善申报材料和相关规划,必须将专家的真知灼见吸收落实。

看着经过专家“把脉”后脱胎换骨般的材料,林万骁心中底气更足了。这不仅仅是一次咨询,更是一次借力,一次镀金。这些专家的意见,将成为青川经开区申报路上最有力的“同行评议”和“权威背书”。

内功已练,外援已至。此刻的青川经开区,犹如一张拉满的弓,箭矢已然对准目标,只待那最终发射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