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二月初,杨小强结束了电视机的攻关,几乎是‘手搓’出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
高小鹰非常兴奋,把黄不凡请到收音机厂观摩。
看上去,除了外表一些细节略微有点粗糙外,功能方面,已经和买回来的电视机殊无二致。
高小鹰甚至还把富华厂那台电视机借了过来,两台机子摆在一起开机对比。
大家都发现,收音机厂已经生产的电视机图像声音更清晰,雪花点少了一大半。
黄不凡高兴地夸了杨小强几句,叮嘱他把技术整理出来交给高小鹰,自己马上回学校去复习。
杨小强走后,高小鹰找到黄不凡:“大哥,我去过好几次澧州电子管厂了,他们的生产工艺并不是多么高深复杂。如果我们有设备,自己生产显像管并不难……”
黄不凡思考了一阵,交代他暂时不要心急。
既然和澧州电子管厂搞熟了,那就加深关系,先从他们那里采购,近一两年还是用他们的管子。
至于自己生产部件,等有机会和菲普联系一下再做决定。
77年上半年,富桥一带基本风调雨顺,沂溪公社更是欣欣向荣之景。
在黄玉明的主持推动下,沂溪公社掀起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夜校扫盲的热潮。
这个事迹被常阳地区推为模范,黄玉明也得以在地区作报告介绍经验。
这既是黄玉明自己的荣耀,同时也是华安县的荣誉,华安县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闫书记在县委会议上建议,要给黄玉明同志压压担子。
这一天傍晚,黄不凡手头没有什么事,坐在家里逗着美文玩。
黄不凡心里,不知不觉却把和自己有关的这些事复盘了一遍。
自重生以来,在自己的促使下,家乡的发展已经打好了基础。
曾经毫不起眼的黄家湾大队,从最初的藕煤厂开始,慢慢有了的桔园和茶厂,再到已经形成品牌的水泥厂,都已经走上了正轨。
唯一还需要自己掌舵的,可能暂时就只有高小鹰管理的收音机厂了。
这些事业里,除了藕煤厂的‘寿命’不会太长之外,其他几个产业都是很有生命力的。
谁都不会料到,黄不凡最在意的,却是如今最不起眼的收音机厂,也就是高小鹰嘴里说的,未来的‘电子设备厂’。
前后左右都考虑了一番,最弱小的收音机厂,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杨小强凭一己之力,搞出来的电视机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