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给富华厂挖个坑

于是开车进了香草溪,很快就到了上次来过的厂部,胡厂长和朱总工已经等在那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面又是一阵寒暄,这次没有去会议室,而是直接去了胡厂长的办公室。

刚刚落座,先开口的还是朱总工:“黄院长,和你也是老熟人了,今天请你来是有事相商,还请你多多指教。”

黄不凡赶紧客套了几句,只听得朱总工继续说:“我们富华厂已经接到通知,今后只保留两个车间保障部队的供应,其余车间全部转为军民两用生产物资。”

黄不凡不解:“这是好事啊,现在物资这么紧缺,你们能生产出来,凭着富华厂的质量口碑,难道还愁卖不出去吗?”

朱总工不好意思地说:“还真是这回事,我和老胡一辈子都在部队系统里,对于社会大生产确实不懂。以前也以为无非就是换个产品而已,可真的实施起来,突然不知道产什么好呢。

看到你帮着黄家湾大队搞的那几个厂子,我们也很眼红啊,就想向你取经了,还请你不吝指教。”

听了朱总工的介绍,黄不凡心里飞速在盘算。前一世里,富华厂在华安风光过一段时间。

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就逐步没落,后来连工资都发不出,最后黯然离场,搬去了后来的建宁市。和当地一家企业合并,生产出了大名鼎鼎的白鹤自行车。

可即使那样,富华厂最终的宿命就是丢了招牌,连‘富华’两个字都没保住。

既然如今胡厂长和朱总工向自己取经,能不能把这件事考虑进去?凭着富华厂的底蕴,生产自行车不难吧?如果提前十几年产出来拳头产品,会不会改变一下富华厂的命运?

想到这里,就随口问了一句:“我也是随便说啊,要是我个人的观点,让你们转为军民两用还是好事呢。物资紧缺的年代,只要能产出来过得硬的东西,马上就成了抢手货啊。

到那时候,富华厂就不愁了,职工的工资福利,厂里的科研资金,全部有了着落,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逐步壮大呢。”

被黄不凡这么一说,胡厂长和朱总工紧缩的眉头终于放松了点,赶紧追着问:“那你看我们产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