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凡听出来了,这李场长是个本分人,但心眼不坏,至少没有把知青们当成工具。但想要让他同意放人,需要点技巧说动他才行。
想到吴小迪刚才说的,农场今年粮食不够,农场领导到处在找地方讨要粮食过日子,于是就笑着说道:
“李场长关心知青们,我肯定知道,但我听说,宁沩县今年干旱了几个月,农场的粮食早就吃空了,您每天都在为找粮食发愁,毕竟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呢。”
“我也不瞒您,请知青们过去帮忙,一部分确实要干点体力活,但只要发现他们有本事,就会安排他们在管理岗位上,体力上要轻松不少。”
“更主要的是,我们黄家湾有粮食啊,知青们去了我们那里,他们吃饱了,农场也减轻了压力。
我还可以答应,每天给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送回农场,这不就帮农场解决了最大的问题么?”
也不知道李场长听懂了没有,但说话的语气好了很多:
“黄院长,你这话有道理,可我很担心,上级不会同意这么搞啊?”
黄不凡心里很无奈:这个李场长虽然不是坏心眼,但实在太古板。
现在什么时候,都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不管怎么样,吃饭总是排第一的吧?难不成你真的带着这么多知青搞“绝食”?
但话还是不能这么说,转头对吴支书说:
“吴支书,你也知道了,那些小知青确实不容易,如果在父母身边,肯定不会造这个罪吧?我们给他们找口饭吃,都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上级领导应该也能体谅啊。”
吴支书比李场长开明多了:“老李,我们刚才还在为孩子们的吃饭问题伤脑筋呢,黄院长这个提议,我觉得适当变通一下能行”。
李场长赶紧问:“老吴,那你说说,怎么个变通化?”
吴支书故作无所谓地说:“你把知青借给我们大队干活的事,县领导知道了吧,也没说什么啊。假如上级不来找你,我们就当啥事都没发生。
万一领导来了问起来,你就可以对上级说,知青又被我们西山大队借走了。
就算领导再追着不放找我,我也有一万个理由搪塞过去,和你也没关系了”。
李场长终于被说动了,更主要是他很想做个好人让知青们吃饱肚子在干活,可自己每天都去外面讨粮食也不是个事啊。
既然吴支书同意做这个中间人,万一被领导问起,也不至于让自己担主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