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无形的规则

深秋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斑驳地洒在鬼湾村后山一处相对平坦的洼地里。空气中还隐约残留着硝烟和血腥的气味,一场小规模伏击战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队员们或坐或靠,疲惫地喘息着,检查武器,分发着刚刚缴获的、少得可怜的战利品——几盒日军罐头,一些子弹,还有从伪军尸体上搜刮来的几块干粮。

战斗过程有惊无险,但暴露出的问题,却让林烽眉头紧锁。他靠在一块大山石上,目光扫过或兴奋、或疲惫、或依旧带着几分懵懂的队员们。队伍人数多了,力量强了,但心思也杂了。不能再这样像一盘散沙似的混下去了。必须立起规矩,拧成一股绳。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虽然嘶哑,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耳中:“兄弟们,仗打完了,咱们活下来了,是好事。但有些话,我得说说。”

所有人都抬起头,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大牛停下擦拭刺刀的动作,铁柱从分到的半块干粮上抬起头,连一直沉默寡言、如同背景板般的动员兵一号,也微微调整了站姿,空洞的目光“看”向林烽。黑风安静地趴在林烽脚边,耳朵却机警地转动着。

“咱们这些人,凑到一起,是为了打鬼子,活命,也给死去的亲人乡亲报仇。”林烽缓缓说道,语气沉重,“可咱们不能老是‘咱们’、‘咱们’地叫着。得有个名号!让鬼子听了害怕,让老百姓听了觉得有依靠!也让咱们自己知道,到底是在为谁扛枪!”

他看向老赵:“赵叔,您见识多,您看,起个什么名号好?”

老赵沉吟片刻,用粗糙的手指在地上划拉着:“名号不能太张扬,树大招风。但也不能没了气性…咱们是中国人,打鬼子是为了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片土地…叫‘炎黄支队’咋样?不忘本,也有劲头!”

“炎黄支队…”林烽低声重复了一遍,目光扫向其他人。

铁柱挠了挠头:“俺觉得行!听着就提气!”大牛也点头附和。

这时,一直安静坐在一旁、帮一个轻微擦伤的队员包扎的陈先生,扶了扶眼镜,轻声补充道:“《周易》有云:‘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虎啸山林,威震一方。我们蛰伏于此,待时而动,叫‘山虎小队’亦显勇猛潜藏之意。”他声音文弱,却带着一股书卷气的坚定。

林烽心中一动。“炎黄”大气磅礴,“山虎”更具当下的隐蔽性和锐气。他略一思索,拍板道:“好!咱们就在这太行山里,像猛虎一样,盯着鬼子!咱们的名字,就叫——山虎小队!”

“山虎小队!”铁柱第一个喊出来,黝黑的脸上泛着光。

“山虎小队!”其他几个青年也跟着低吼。

大牛咧嘴笑了笑。连老赵也微微颔首。

一个简单的名字,却像一道无形的纽带,将这群出身各异、命运多舛的人初步联结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不再是散兵游勇,他们是“山虎小队”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