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科技项目”与反手布局

周雨薇引荐的“东南亚科技专家”名叫吴博士,约见在一家以隐秘着称的私人会所。吴博士四十岁上下,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熨烫平整的西装,言谈举止带着学术界特有的严谨,但又隐隐透出一丝商人的精明。他递上的名片头衔是“新加坡南洋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主打方向是“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优化”。

林灿带着得体的好奇与尊重赴约,周雨薇作陪,扮演着热心牵线人的角色。席间,吴博士侃侃而谈,从大数据分析讲到机器学习算法,描绘了一幅利用AI技术 revolutionize(革命性改变)传统港口物流的宏伟蓝图。他声称其团队研发的核心算法能够极大提升港口运作效率,降低至少30%的物流成本,并展示了部分看似专业的数据模型和演示动画。

“林先生,东南亚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正是我们技术的最佳试验场和应用蓝海。”吴博士推了推眼镜,眼神热切,“我们已经和当地几个港口在接洽,如果能得到像您这样有远见的战略投资者支持,前景不可限量。”

周雨薇在一旁适时帮腔,眼神崇拜地看着林灿:“是啊林先生,我觉得吴博士这个项目真的很有潜力,科技改变未来嘛。要是您能参与,肯定是强强联合。”

两人一唱一和,演技到位。若是对科技行业了解不深又急于寻找新增长点的投资者,很可能就被这高大上的概念和看似美好的前景打动了。

林灿全程面带微笑,认真倾听,不时提出几个关键问题,比如算法的具体应用场景、数据来源的合规性、知识产权的归属、以及现有客户的验证数据等。他的问题个个切中要害,让吴博士的应答渐渐不像起初那么流畅,偶尔需要停顿思考,或者用一些模糊的术语搪塞。

林灿心中冷笑。这个项目听起来很美,但经不起细究。很多概念都是空中楼阁,缺乏扎实的应用基础和可靠的商业模型,更像是一个为了融资而精心包装的PPT项目。结合耗子之前查到的吴博士背后与磐石资本的关联,其目的不言而喻——很可能是想用一个看似高科技的陷阱,套取林灿的资金,或者将他引入一个预设的局中。

“听起来确实很有创新性。”林灿在对方讲述告一段落后,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评价,“不过,这类前沿科技项目投资风险不小,需要非常详尽的尽职调查。特别是跨国合作,涉及的法律、税务和文化差异问题都很复杂。”

他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强调了风险和谨慎的必要性。

吴博士连忙表示理解,并承诺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周雨薇也笑着说这是应该的,投资当然要谨慎。

饭局在一种看似融洽实则各怀鬼胎的氛围中结束。林灿表示会让团队研究吴博士提供的资料,再做进一步打算。

回去的车上,耗子立刻汇报:“灿哥,这个吴博士的‘南洋创新工场’就是个空壳,注册没多久,没什么实际业务。所谓的核心算法,大概率是买的开源代码改头换面。他们确实在接触几个东南亚小港口,但都停留在初步阶段,没有任何实质性合作。磐石资本通过一个离岸基金给这个项目投了一笔钱,数额不大,看样子就是用来钓鱼的。”

“果然是个饵。”林灿并不意外,“既然他们想玩,我们就陪他们玩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