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经纬线

苏明点点头:“当然能!你们的心意,爷爷奶奶肯定喜欢。”

孩子们拿着小篮子,跑到养老点,给老人们送了过去。

老人们接过小篮子,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真懂事,编的篮子真好看。”

这天,苏明正在给陈列角的老竹编掸灰尘,来了个戴帽子的大叔,手里拿着个竹编鱼篓。

“苏师傅,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故事,想让你帮我看看这个鱼篓,是不是老物件。”大叔说。

苏明接过鱼篓,上面编着鱼鳞纹,竹丝有些磨损:“这是‘鱼鳞编’,当年渔民都用,你这鱼篓得有三四十年了。”

大叔点点头:“这是我父亲当年捕鱼用的,他走后,我一直留着,现在有点破了。”

苏明指着鱼篓的破损处:“你看这破损的地方,是常年磨损的,不是人为破坏的,是老物件。”

他又摸了摸鱼篓的竹丝:“这竹丝是当年手工劈的,粗细有点差别,机器编不出来。”

大叔着急地问:“苏师傅,这鱼篓能不能修?我想给我儿子留着,让他知道爷爷当年的辛苦。”

苏明点点头:“能修!用同类型的竹丝把破损的地方补一补,再用蜂蜡打一层,还能留个念想。”

大叔高兴地说:“太谢谢你了苏师傅!修复费我给你,你尽管说。”

苏明摆摆手:“啥钱不钱的,你要是不嫌弃,给我讲讲你父亲当年捕鱼的故事就行。”

大叔连忙答应:“没问题!我父亲当年是村里的捕鱼能手,用这个鱼篓捕了不少鱼,养活了一家人。”

苏明拿出笔记本:“你慢慢说,我记下来,也算是给老手艺留份资料。”

大叔坐在一旁,给苏明讲起了父亲的故事,眼里满是怀念。

下午,苏明开始修复鱼篓,学员们围在旁边看着,时不时问点问题。

“苏叔,修复老物件,是不是得用当年的老法子?”有个学员问。

苏明点点头:“对!修复老物件,就得用老法子,新法子修出来,就没那股老味道了。”

他一边修一边说:“你看这鱼鳞纹,补的时候得跟着原来的纹路,不能编错,不然就破坏了原来的样子。”

学员们听得认真,手里还拿着笔记本记着要点。

傍晚,鱼篓终于修复好了,看着比之前精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