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但在他内心深处,从未对任何一方真正放心过!

文官集团那套“道德文章”、“清流舆论”,有时候比明刀明枪更难对付!

牢内。

朱标被叶凡点醒,眉头紧紧锁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老师所言极是!”

“学生…学生之前竟未曾深思此节。”

“如此说来,即便解决了淮西之患,亦不可对文官集团掉以轻心……”

“没错!”

叶凡斩钉截铁,“帝王之道,在于平衡!”

“绝不能让任何一方势力过度膨胀。”

“打压了一头,就得适时扶起另一头,或者…培养新的制衡力量。”

“这里面的学问,深着呢!”

朱元璋站在阴影里,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叶凡这番话,简直就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这把刀,他越来越舍不得毁了。

牢狱内。

朱标被叶凡描绘的文官集团威胁所惊醒,急忙追问:“老师,那依您之见,即便削了淮西兵权,又该如何应对可能尾大不掉的文官,以及……以及确保边关无虞?”

“军中若无老将坐镇,一旦北元残余卷土重来,又如之奈何?”

叶凡似乎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不慌不忙地伸出两根手指:“应对之策,其一,在于军中。”

“其二,在于国本。”

“先说军中。”

他目光灼灼,“旧将凋零,岂不正是启用新将的绝佳时机?”

“为何非要倚仗那些根基深厚,难以驾驭的老勋贵?”

“从底层军户、边关戍卒、甚至是此次北征有功的低阶将领中,大胆提拔!”

“他们出身微末,无显赫家世倚仗,更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所能依靠的,唯有陛下的赏识和手中的战功!!”

“殿下试想,若你予一介小兵以参将之职,赐一戍边校尉以侯爵之赏,他们会对谁感恩戴德?”

“会对谁誓死效忠?”

“那便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赤胆忠心!”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将领,才真正如臂指使,唯皇命是从!!!”

朱标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这打破常规,唯才是举的魄力,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

“至于其二,国本所在!”

叶凡的声音陡然变得更加凝重,他站起身,仿佛要指点江山。

“便是——迁都!”

“迁都?”

朱标又是一愣,“迁往何处?为何要迁?”

“迁往北平!”

叶凡斩钉截铁,“殿下可知,陛下为何定都于此?”

“只因这里是陛下起家之根,淮西子弟多在江淮!”

“定都于此,固然安稳,却也让你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