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悬在回车键上方,沈逸的手指没有落下。他盯着屏幕上的训练安排文档,光标在“明日七点集合”那一行闪烁。几秒后,他关掉了文档,打开了另一个程序。
林悦还在翻看粉丝留下的信件,小舟把最后一张纸归档完毕。房间里安静了几分钟,谁都没有说话。
沈逸点了下鼠标,系统界面弹了出来。【赛事分析模块】启动,一串串数据开始滚动。最近五场比赛的录像被自动调取,画面快速拆解成帧,每一处走位、技能释放间隔、团队站位都被标记出来。
“下一轮对手不一样了。”他说。
林悦抬起头:“怎么了?”
“三个战队,打法完全不同。”沈逸把屏幕转向他们,“一个主打快攻,开局三分钟内必须建立优势;第二个擅长控场,靠技能衔接拖节奏;第三个是游击型,专打消耗战。”
小舟凑近看了看:“我们现在的战术……确实应付不了这三种人。”
“不能再用老办法硬推。”沈逸说,“每支队伍都要有对应的应对方式。”
林悦皱眉:“可我们现在刚调整完状态,又要重新改打法,时间够吗?”
“不够也得改。”沈逸打开【策略模拟空间】,虚拟战场展开。三组红蓝对阵模型出现在屏幕上,系统开始推演。
第一组,快攻队冲锋,前排直接压进。沈逸调整己方站位,压缩阵型,让后排提前开启护盾。“看到没有?如果前排撑不住,后排会被瞬间切掉。”
第二组,控场流释放大范围减速技能。沈逸在地图上标出几个关键节点。“这些位置一旦被封,我们就动不了。必须有人提前去干扰。”
第三组,游击型分散行动,不断骚扰补给线。沈逸拉出一条预警路径。“他们不会正面打,只会偷袭。我们需要布防,还要留一支机动队随时支援。”
模拟结束,胜率数据显示:原战术对这三支队伍的平均胜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新方案推演后,提升到百分之六十八。
“不能只靠一套打法赢到底。”沈逸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对手换战术。”
林悦看着屏幕上的变化,慢慢点头:“你是说,像拼积木一样,把不同的打法组合起来?”
“对。”沈逸说,“核心不变,指挥链还是我来控,但执行层可以换。比如打快攻时用防守包,打控场用反制包,打游击就上追踪包。”
小舟问:“那训练怎么办?总不能每天学一套新东西吧?”
“不是全学。”沈逸调出一份结构图,“每个‘战术包’都分成三个部分:基础指令、执行动作、应急反应。你们只需要熟悉自己位置的部分。”
他指着其中一块:“比如林悦,你在控场战里的任务是第一时间打断对方核心技能。这个动作练熟了,其他细节由系统辅助提示。”
林悦想了想:“听起来比从头学一套轻松。”
“关键是效率。”沈逸说,“我们没时间慢慢磨合。必须在最短时间里,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小舟还是有点担心:“强度会不会太大?万一累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