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重现一周后,叶云天带领医疗团队,对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和聚居点的居民进行了全面的生理检测。检测数据显示,居民们的褪黑素分泌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5%,免疫细胞活性提升了40%,失眠、焦虑等症状基本消失,心率不齐的比例下降了60%。
“变化太明显了。”医疗研究员拿着检测报告,语气中充满了惊讶,“仅仅一周时间,生理指标就有了这么大的改善,这说明生物节律的恢复,对身体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叶云天的目光落在一组对比数据上:极光消失前,极光星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5小时,深度睡眠占比40%;极光消失后,平均睡眠时间降至3.2小时,深度睡眠占比不足10%;而极光重现并使用光感调节仪后,平均睡眠时间恢复到6.8小时,深度睡眠占比回升至35%。
“睡眠是生物节律的核心,深度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细胞修复和新陈代谢。”叶云天分析道,“极光消失导致的生物节律紊乱,本质上是破坏了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夜间是细胞修复、免疫细胞增殖、激素调节的关键时期,长期睡眠不足,这些过程都会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最终缩短寿命。”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然节律与寿命”的关联,叶云天对极光星人的基因进行了检测。他发现,极光星人的“时钟基因”(负责调控生物节律的核心基因)表达活性,在极光消失后下降了50%,而在极光重现后,表达活性逐步回升。
小主,
“时钟基因的表达活性,直接决定了生物节律的稳定性。”叶云天对艾莉亚解释道,“这种基因能调节褪黑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控制细胞的增殖和修复节奏。当它的表达活性下降,激素分泌紊乱,细胞修复效率降低,寿命自然会受到影响。”
他调出之前收集的跨宇宙数据,与极光星人的数据进行对比:蓝星人的端粒缩短、岩穴星人的维生素D合成基因异常、绿森星人的突发感染、城廓星人的睡眠不足……这些看似不同的寿命影响因素,最终都能追溯到“节律紊乱”——无论是环境突变、污染还是光污染,本质上都是破坏了生命原本的自然节律。
“极光星的案例,为‘自然节律与寿命’的关联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叶云天在研究日志中写道,“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稳定的自然节律,无论是地球的昼夜交替、潮汐变化,还是极光星的极光周期,都是生命节律的校准器。一旦这种节律被打破,生物的生理机能就会出现紊乱,进而影响寿命。这一发现,必须补充到‘跨宇宙寿命影响因素’数据库的核心位置,成为‘星寿计划’的重要研究方向。”
艾莉亚看着叶云天的研究报告,深有感触:“我们以前只知道极光很美,却不知道它是生命的‘校准器’。以后,我们会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极光,再也不会让它消失。”
救援任务接近尾声时,极光星的平均寿命已经出现回升迹象,预计一年内能恢复到75岁左右。观测站的监控数据显示,动物种群数量也在稳步增长,雪兔和极光狐的幼崽存活率明显提高,极地鲸重新出现在冰海的监测范围内。
艾莉亚代表极光星人,在观测站举行了盛大的感谢仪式。仪式上,她将一枚用冰晶石雕刻的极光模型送给叶云天,模型内部镶嵌着一颗能模拟极光闪烁的晶体,在灯光下泛着绚烂的光芒。“叶总指挥,感谢你们让极光重现,让我们的生命重新找回了节律。这枚‘极光之心’,代表着我们对你们的感激,也代表着我们对自然节律的敬畏。”
叶云天接过“极光之心”,入手冰凉,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暖力量。“艾莉亚站长,自然节律是生命的基础,守护节律,就是守护生命。我们会带着这里的研究数据,继续探索跨宇宙的寿命奥秘,也希望极光星人能永远守护这道美丽的极光,让生命在稳定的节律中,绵延不绝。”
离开极光星时,“共生2号”缓缓升空。舷窗外,绚烂的极光在夜空中舞动,照亮了整个冰原,观测站的灯光与极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叶云天打开个人终端,将极光星人的时钟基因数据、生物节律记录补充到“跨宇宙寿命影响因素”数据库中,心中对“星寿计划”的蓝图更加清晰。
“下一站,ο-15宇宙河谷星。”叶云天对领航员说道,“那里是河谷星球,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人类正面临着食物短缺和洪水的威胁。”
“共生2号”的引擎再次启动,朝着新的宇宙坐标疾驰而去。极地星球的极光守护任务已经完成,但“自然节律与寿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叶云天知道,前方还有最后一个救援目标,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终将破解生命的密码,让所有宇宙的生命,都能在稳定的自然节律中,拥有更长、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