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叶可南的记忆——数学里的隐藏密码

除非,父亲早就知道金牌在那里。

叶可南盯着全息屏幕上的绿色辅助线,突然明白了“隐藏条件”是什么。他在公式里输入时间参数t=0.618(黄金分割点),模型瞬间发生变化:克莱因瓶的瓶颈处浮现出一行小字,正是十年前那个下午的具体时间——16:43:27。

这道题根本不是拓扑题,是父亲用数学语言写的坐标日志。

他穿越回了十年前的那个下午,看着10岁的他在草坪上哭鼻子,然后提前走到长椅下,把金牌藏在那里,再装作“推算出来”的样子带他去找。所谓的“数学规律”,不过是一个父亲为了保护孩子的天真,精心设计的温柔谎言。

触控板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叶可南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数学的浪漫在于,它能用最理性的公式,描述最感性的存在。” 以前他以为指的是宇宙规律,现在才懂,父亲说的“感性存在”,是藏在数字背后的爱。

第二节:草稿纸上的歪扭小熊与时空碎片

叶可南的书桌上压着一张泛黄的草稿纸,边角已经卷成了波浪形。纸上是一道复杂的数论难题,解题步骤旁有一行清秀的批注,末尾画着一个极其潦草的小熊——圆脑袋歪向一边,耳朵画成了三角形,肚子上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

这是他15岁那年,熬夜解题时留下的“奇迹”。

那天晚上,他为了攻克一道国际奥数题,在书房待到凌晨三点。窗外的月光洒在草稿纸上,把那些数字照得像会发光的虫子,可他的思路却像被堵住的水管,怎么也通不了。困意像潮水般涌来,他趴在桌上,脸贴着冰凉的纸张,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草稿纸上多了一行字,笔迹和父亲一模一样:“试试用模p同余定理分解,注意p=3时的特殊解。” 而在这行字的末尾,就是那个歪扭的小熊。

叶可南当时心脏狂跳。他冲出书房,看到父亲正在厨房煎蛋,白衬衫的袖子挽到肘部,露出小臂上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前几天调试云天3号时被仪器划伤的。“爸,你昨晚没睡?”他举着草稿纸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云天回头笑了笑,眼里有红血丝:“起夜时看你灯还亮着,就进来瞅了一眼。那道题你卡了三天吧?模p同余是你去年最擅长的方法,怎么忘了?”

他当时只顾着兴奋,没注意父亲说“起夜”时,眼神有瞬间的闪烁。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起夜。